暖“家”筑梦,赋能成长
2025-10-17 09:13:48
本报记者 王鑫
聚光灯下,掌声如潮。在2025年江南电缆质量月活动现场,22名产业工人依次登台,接过属于他们的荣誉——“质量百川奖”“质量高山奖”……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线职工用技能书写的高光时刻。而这,正是江南电缆以“全周期成长体系”赋能产业工人成长的生动缩影。
作为深耕线缆行业四十年的老牌企业,江南电缆拥有2800余名员工,其中一线产业工人占比超七成。如何让工人“有奔头、能成长、有尊严”?企业以系统性思维构建起覆盖职业全周期、能力全维度、关怀全方位的成长生态,让每一位工人都能在岗位上发光。
成长有通道:从“工”到“匠”的体系化进阶
江南电缆的“全周期成长体系”,以“精准滴灌”代替“大水漫灌”。去年成立的群团工作部,成为产业工人成长的“导航站”——不仅根据岗位需求精准推送课程、组织实操辅导、协助考核申报,更依托“江南xin动力”关爱品牌,搭建起“学习培训+创新创业+技能练兵”三大平台,形成从入门到精通、从操作到创新的完整链路。
校企合作“双通道”进一步打通理论与实践壁垒。高校教师“送教入车间”,把课堂搬到产线旁;技术骨干“返校再充电”,带着问题学、瞄准短板练。这种“车间即课堂、问题即课题”的模式,让技能提升紧贴生产实际,让成长路径清晰可见。
实战出真知:从“技”到“创”的价值转化
在江南电缆,技能竞赛不是“花架子”,而是“炼金炉”。企业不仅承办行业检验工、挤塑工等职业技能“比武”,更大力鼓励“五小”创新——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
产业工人史云骥提出的“填充绳包装成圈方式改善建议”,让每台机器日节省作业时间140分钟,入选无锡市职工十佳金点子。而从一线操作工成长为副总工程师的鲍启伟,更是体系化培养的典范。他带领团队研制的设备为企业节约资金近1100万元,近五年拿下8项新产品、11项授权专利,实现了从“蓝领工匠”到“技术领军”的华丽转身。
“在这里,技术真的能改变命运。”鲍启伟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一线工人的心声。目前,企业已有近百名基层员工实现技能等级提升,3人获评无锡市劳模、6人荣获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3人当选宜兴工匠。
关怀有温度:从“业”到“家”的全方位托底
企业的温度,不仅体现在职业成长上,更浸润在日常点滴中。
“今年暑假终于不用愁了!”挤塑车间女职工小吴的女儿,参加了企业专为职工子女举办的夏令营。针对外地员工多、托管需求大的情况,江南电缆今年特别调整政策,将夏令营名额向一线职工倾斜。每天从早八点到晚五点,作业辅导、非遗体验、户外实践等丰富活动,让孩子学得开心、玩得充实。
而这只是企业“家文化”的一个缩影。青年职工志愿者先锋队常态化帮扶困难职工;集体生日会、体育社团、带薪旅游等16项福利持续温暖职工生活。“在这儿上班,不仅能挣钱,更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这已成为江南电缆员工的普遍心声。
产改新答卷:员工与企业共成长的双赢之路
一边是成长舞台的精准搭建,一边是家园文化的温暖托底。江南电缆通过一系列特色产改举措,不仅培育出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质量双提升。员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交出了一份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企业答卷”。
在江南电缆,每一个梦想都被尊重,每一次成长都被看见。这里不仅是工作的场所,更是温暖的大家庭、成长的大舞台。当产业工人与企业共同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暖‘家’筑梦”的故事,正在这里持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