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诈骗民工中介费 黑心老板被判刑

2025-09-08 08:44:24   

仇某是宝应县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老板。一天雨夜,他报警称自己遭到非法拘禁,公安机关侦查后发现,仇某所谓的非法拘禁犯罪嫌疑人竟然是5名建筑工人。文化传媒公司并没有建设项目,却和建筑业农民工扯上经济关系,当案件移送至宝应县检察院时,办案检察官抽丝剥茧,终于从中发现了一起黑中介诈骗民工中介费的案件,使原本的非法拘禁案来了个180度大反转。

原来,张大山、张小山兄弟二人都是手艺不错的建筑工人,由于这两年建筑行业不太景气,两人的收入也大不如前,加之两人都面临着结婚、买房,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天,大山听说工友赵某找到了出国务工的门路,月薪可不低,大山听了有点动心,于是和小山找到这家位于宝应的文化传媒公司。一看是文化传媒公司,大山、小山兄弟俩心里有些打鼓,可老板仇某的话又让他们吃了定心丸:“我做出国劳务好多年了,新西兰那边我熟,现在用工需求大,你们看这些工种都缺人,月薪3万元,各种花费划下来也就8万块钱。”

大山仍然有些疑虑:“我俩省都没出过,大字也不识几个,人家会不会不要咱啊?”仇某拍着他的肩膀道:“咳!只要身体没毛病,通过技能考试,就能签合同。”

想到工友赵某已经签了合同,大山和小山一合计:“太好了,两三个月就能回本,划得来!”仇某招手道:“你们商量好了,就跟我过来,先交个报名费。反正3个月走不成包退。”大山等人当即掏出手机,转账报名。在每人交了2000元定金以后,没过几天,仇某就带着大山兄弟和其他报名的3名建筑工人前往一家医院进行了体检,并在一个废弃工地上进行了技能考试,现场还安排了几名“考官”,大山等人驾轻就熟地砌完一面墙以后,仇某当场宣布考试通过。同时表示,出国务工名额十分紧俏,让大山等人抓紧签合同,机会可不等人。大山等5人赶紧东拼西凑,各自又交了3万元费用,与仇某签订了出国劳务委托合同。不久,仇某就通知他们,签证、机票都已办妥,马上就能出发前往新西兰。满怀憧憬的大山等人跟着仇某前往机场,不料刚上车,仇某便向每人催缴剩余的那5万元出国费用。警觉的小山打开手机查询,发现自己名下并没有航班的信息记录,顿时心生疑惑,便坚持要在登机后,再由家人代为付款。仇某听了一言不发,车行途中,他接了个电话,然后沉着脸说“签证出了问题,得再等”,就把5个人又拉了回来。

时间一天天过去,大山等人多次打电话询问仇某什么时候才能出国,仇某先是以各种理由进行敷衍,后来干脆就不接电话。“坏了,他肯定是在骗我们!”于是,几个人决定找仇某算账,讨回血汗钱,可公司、家里都没有仇某的踪影,后来他们终于通过仇某的亲戚,将仇某约到了公司。进门前,大山对小山说:“过会我们进去,他要是不肯退钱,你就抢他手机转账,我把他按住。”进门一见仇某,大山便恨恨叫道:“姓仇的,要么送我们出国,要么退钱,今天必须给我们一个说法!”仇某却两手一摊:“钱早就交给上家了,你们继续等着吧。”大山气得发抖,对小山说:“上!”两人迅速将仇某按倒在地。仇某大嚷:“你们干什么,再这样我就报警啦!”小山一把抢过手机,大山等人将仇某拖向隔壁房间。双方僵持了30多个小时,最终仇某信誓旦旦地表示,会尽快把钱筹齐还给他们,大山等人这才放了仇某。而仇某脱身后立即报了警。公安机关侦查后,认为大山等5人涉嫌非法拘禁。但也发现,仇某的文化传媒公司根本不具备出国劳务中介资质,其通过虚假宣传、技能测试、送人登机等自导自演的方式,先后诱骗多人报名并缴纳费用,已涉嫌诈骗。

检察机关接案后进行了认真侦查,并对大山等人进行了讯问。发现大山等人辛苦积攒的血汗钱,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换来的却是仇某的屡次搪塞和推诿,万般无奈、极度愤怒之下,这才做出了拘禁行为,且无殴打等从重情节,本质上属于不正当的私力救济,犯罪情节轻微。于是,检察机关决定对大山等5人不予起诉。同时,检察机关进一步审查发现,公安机关移送的被害人数量与从仇某处扣押的护照数量明显不符,便引导公安机关全面梳理涉及仇某的劳务纠纷警情,以及民事判决等情况,认定仇某共诈骗30名工人累计金额85.8万元,而这些钱早就被其挥霍一空。最终,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仇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罚金15万元。

扬检萱 宝检萱 王槐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