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行业单项冠军何以“炼”成?

2025-09-01 10:19:46   

本报记者 万森

经国务院批准,第六届中国质量大会将于9月16日至17日在南京举办,本届大会以“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大会举办前夕,记者受邀采访一批南京优秀企业,共同探寻这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奥秘。

“一流企业做标准”

几乎每家企业都有面向市场发展的独门秘籍。在中科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套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正在工作。据悉,该设备能够打开灵芝孢子的外壁,榨出了油来。

据介绍,该企业成立于1984年,是由中国科学院及其科研人员控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灵芝等中药创新药物及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当时技术掌握在日本人手里。”说到从“灵芝孢子”到“灵芝孢子油”最大的破壁难题,中科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亚杰介绍,因为外壳坚硬,灵芝孢子破壁是行业难题,中科团队首创常温恒温物理破壁技术,在保留药用成分的同时将破壁率提升至行业新高。

“一流企业做标准。”接受本报记者提问时,周亚杰介绍,截至目前,中科集团主持和参与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20项、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60项。该公司主导或参与的标准,覆盖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

“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实现国际突破”

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跻身成为行业国际标准的制订者引人关注。这家企业始创于1969年,是一家专业从事蜜蜂产品、真菌类药品研制、生产与销售的“中华老字号”国有全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老山药业不仅是全国蜂业优秀企业,同时还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蜂产品分委会(ISO/TC34/SC19)秘书处所在地。

说起这里面的渊源,老山药业副总经理赵惠感慨万千。原来,早在2002年,中国蜂产品就遭受欧盟技术壁垒,为推动我国蜂业早日摆脱困境再度打开国际市场,老山药业在南京市的部署下,围绕规范、提高我国养蜂生产技术水平和蜂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组建老山蜂业合作联社,成立合作社(基地)10个,分别在全国多地举行十场培训,培训蜂农1000多人次,发放合格证书1055份。2003年收购蜂王浆180多吨,对农药残留监控抽样54批,率先按食品GMP要求改造出口王浆和液体车间,通过欧盟解禁现场检查。

2007年6月,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由副市长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赴北京国家标准委,介绍了南京市政府支持《蜂王浆》标准寻求国际突破的相关情况和《蜂王浆》国际标准研制工作的筹备事项。“副市长亲自挂帅,成立领导小组,在国际标准的突破上高度重视,这在我们全国还是第一个。”时任国家标管委主任刘平均高度赞扬了南京市的做法。他同时指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实现国际突破”是我国标准化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提高国际地位的核心。

至2008年7月30日,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IS0/TC34)全体成员国投票通过《蜂王浆》国际标准立项申请。

经过8年努力,2016年,国际标准《蜂王浆—规范》国际标准正式出版发行。

劳模团队为“大国重器”赋能

作为工业制造企业,南京工艺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可看性”极高,各种制作精良的滚珠丝杠副、滚动导轨让人大开眼界。

南京工艺同样也是“老字号”,创建于1952年,几十年过去,已然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

也许很多人对滚珠丝杠副、滚动导轨不熟悉,但这些零部件在工业领域诸如高端数控机床、人工智能、3C自动化等领域闻名遐迩,“是工业母机的核心零部件”,公司品管部的魏胜利告诉记者。

据悉,工业母机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船舶、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我国工业母机行业总体已逐步实现了向中高端市场的转变和突破,但当前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尤其是核心零部件领域“受制于人”。

对此,南京工艺面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尤其针对“工业母机”“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这些成绩离不开人才赋能。公司副总经理曹泽云告诉记者,南京工艺通过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培育科技领军人才。特别强化创新人才激励,调动创新干事热情非常重要。通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采用项目研发“挂牌揭榜”制,鼓励技术、技能人员踊跃“揭榜”,对完成的100余项揭榜项目实施奖励,单人最高奖励达20万元。其中,对荣获市级以上技术奖励、劳模称号等高水平人员,设立0.5~2不等的增量分配系数。

这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正在肩负着打造关键核心零部件民族品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