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尊岭:争做“智能转型”急先锋
2025-08-01 10:22:21
今年35岁的巩尊岭,2014年4月入职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10余年来,他始终扎根生产一线,凭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和对维修工作“一根筋”的执着追求,不断攻克高精尖设备的疑难杂症,积累了过硬的维修技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智能装备维修工种带头人,先后获得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江苏省技术能手、徐工首届大工匠、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创新突破,做高精尖设备维修的“尖刀兵”
在平时的工作中,巩尊岭就喜欢观察设备、琢磨设备。长时间的勤奋好学与吃苦耐劳,让他练就了过硬的高精尖设备维修技能。2023年,公司装配生产线产品型号升级,中挖装配线引进了一台支重轮上料机,可以自动抓取18千克左右的支重轮进行搬运上料。由于设备只能识别现有型号,并不支持新机型判断功能,如果改造需要每台增加2万元费用。为了降低公司成本,完成16种型号分类,巩尊岭主动联系工艺人员加入到改造项目中。
“要想整条线的关键设备能够升级好、维护好,必须重新标定新产品实际位置。”积累了多年项目改造经验的巩尊岭有着想不完的“金点子”。他快速行动,充分借鉴前期成熟稳定的技术框架,并探索采用当前最先进的物联网智能技术,经过一次次深入现场观察、数十轮技术方案交流、中夜班一遍遍调试验证后发现,通过获取伺服新位置数据标定,改变触摸屏数字信号,就可以带动视觉相机进行移动判断,最终确定了为“单型”线装上“智能数据大脑”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实现16种机型线上录入,大幅提升了生产过程的柔性。
他带领团队逐项梳理技术难题,主导实施了《智能轮胎输送线开发升级》《智能装备适用性全线改造项目》等11个重点项目,通过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故障诊断、生产实时监控,高精尖设备OEE提升至68%,累计节约维修费用480余万元。
匠心智造,当智改数转网联“急先锋”
面对高精尖装备智能化方向的痛点,巩尊岭借助对工业物联网技术的钻研和电气自动化知识的启发,将新知识转化运用到工作中。他主动对接工艺技术部智能制造工艺室,运用自己在物联网方面的专业知识,提出利用设备物联网平台技术,将设备电流、电压、振动波形、温度传感数字信号,分成感知、网络、平台和应用四层,应用在设备SCADA物联网平台上,可实现生产设备运行数据实时监测、绩效实时统计,解决“设备保全率、设备利用率”异常问题。
他联合工艺人员先后升级改造了30多台焊接机器人的工业互联网,大大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该方法应用后在国内率先突破基于关键设备预防性维护技术,攻克运维效率低的行业难题,为“智造”的实践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指引,并取得了突破性创新,公司焊接机器人联网率提升至90%,有效支撑公司通过工信部生产设备数字化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价三级认证,展示了在智能化生产管理方面的专业实力和领先地位。
传道授业,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者”
面对公司智改数转网联新要求,维修人员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作为智能装备维修工作室的领办人,巩尊岭带头承担梯队人才的转型培养的任务,制定并推进维修人才素质提升专项赋能方案,组织“劳模工匠故事分享”“高技能人才技术交流”等活动,推进维修工技能认证工作,按照企业现状编制从中级工到技师的认证标准,提炼15门培训课程,并充分利用职业院校、设备厂家等资源,开展智能化设备维修维护的座谈交流、外出研修17场次,全方位提升维修团队的专业技能。
作为工种带头人,巩尊岭注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他担任教练带领团队参加各类智能制造技能竞赛,为参赛选手联系培训资源、制订训练计划、进行心理疏导,让团队成员通过实战得到快速成长。在他的指导和培养下,工作室成员1人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一等奖、2人获得三等奖,涌现出1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江苏省技术能手”和4名“徐州市技术能手”。同时他也多次代表公司参加各类竞赛,一次次迎难而上,一次次勇毅前行。2016年获第三届“江苏省状元”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职工组三等奖,2020年获第十六届“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徐州市选拔赛机床装调与维修职工组第一名,2023年获第五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数字孪生应用技术项目三等奖。
一颗匠心,十载坚守。巩尊岭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速向数字化技能人才转型,持续精进智能维修技术,以专业能力助力企业智改数转步伐。“未来,我将以创新突破的锐气和实干担当的作为,用卓越业绩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巩尊岭说。
本报记者 谢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