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筑匠计划”向“新”而行

吴江助力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2025-07-25 10:16:26   

本报讯(通讯员 吴工宣 记者 谢丹娜)“这两个月,公司持续开展纺织设备保全技术培训,通过‘理论+实操+考试’的模式,让我们实现从‘经验依赖’到‘专业领航’的跨越式转型。”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职工仇兴荣感慨地说。

而在苏州吴江区总工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人工智能培训班上,许多学员尝到了AI技术带来的甜头。“现在,我掌握了智能PPT全流程制作和会议记录技巧,过去耗时半天的报告现在只需半小时。”学员盛淼说。更让她惊喜的是,AI为她插上了智能数据分析的翅膀,利用数据可视化设计,能够快速清洗销售数据、生成趋势图表,为决策提供精准支持,大大提高了业务分析的效率。

近年来,吴江紧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以打造高质量产业工人队伍为目标深耕实践,推动产改工作持续提质扩面增效,走出特色品牌发展之路。自去年4月起,吴江首创实施产业工人“筑匠计划”,使技能培训体系机制更完善,为匠才培育递上精准“入场券”。

“筑匠计划”以培育“一专多能”为目标,围绕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四个千亿级产业,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构成的“4+2+1”产业体系,结合企业和产业工人的需求,提出24个重点提升方向。

为了最大程度地激活育才效能,“筑匠计划”依托各级工匠实训基地、技能竞赛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工匠学堂所在企业,开设项目班次进行技能人才培养;还采取整体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实现对各领域产业工人的全覆盖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筑匠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领衔作用,技术技能培训不仅面向本企业员工,还向产业链上的企业员工开放,形成“产业链筑匠共同体”。世界500强企业恒力集团的省级纺织化纤行业技能竞赛基地,在为本集团培养出一大批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向上下游企业“敞开胸怀”,开展相关岗位技能培训和技能等级考核鉴定。

同时,以建强“工匠学院”为抓手,推动丝绸纺织、光电通信、电梯产业、智能制造、数字经济5个工匠分院、15家技能竞赛(工匠实训)基地和30家示范工匠学堂建设,依托“区、镇、企”三级工匠培育体系和“青吴嘉三地互动、区镇企三级联动”技能竞赛机制,广泛开展“吴工大讲堂”“工匠论坛”等活动,创新产业工人“教、培、带、赛”赋能成长体系。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工匠学院联盟的成立,更好地推进吴江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打造具有示范区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领衔人交流培训活动。

遍布全区重点企业的154家创新工作室组成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在弘扬劳模精神、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动技术创新之际,也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苏州市劳动模范、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特级技师干旻旭研发的“超高速梯调试”获评江苏省十大绝技绝活,他在传授技艺时说:“‘绝活’不能让它‘绝’了,得让它‘活’起来。相互交流,才能取长补短,不断地发展进步。”

“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把改革推向深入,开展好第四届吴江工匠培育活动,用好数智产改云平台,形成吴江特色的工匠名片和产改品牌,让能工巧匠在向‘新’而行中撑起‘吴江智造’一片蓝天。”吴江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区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沈健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