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饿了么江苏骑手恳谈会持续推进算法公开

2025-07-18 09:48:27   

本报讯(记者 李垚)7月17日下午,饿了么配送时间预估算法公开恳谈会在南京举行。在江苏省总工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导下,饿了么平台与7名骑手代表、用户代表及专家学者面对面恳谈,就优化配送算法规则达成多项共识,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注入“透明化、人性化”新动能。

算法公开:从“神秘盒子”到透明机制

本次恳谈会首次向骑手系统阐释了配送时间预估算法的生成机制。据饿了么算法技术专家现场演示,平台将订单拆解为“骑手接单—商家出餐—骑手取餐—骑手送餐”四个阶段,综合考量骑手实时接单时长、商家历史出餐数据、骑行导航距离、实际背单量、上下楼时长及用户所在楼层等十余项因子,通过动态优化模型计算配送时间。

针对骑手普遍关注的“时间压力”问题,平台明确区分“期望时间”与“要求送达时间”功能差异:前者为用户端展示的参考时效,后者则为骑手端实际考核标准,且预留弹性空间。当遇到商家出餐延迟或配送异常时,系统将自动延长配送时间。

权益落地:免罚扩围与动态补偿

会议形成的《饿了么配送时间预估算法公开恳谈会会议纪要》明确三项关键优化路径:

在远距离订单保障方面,平台将于8月成立专项组,建立骑手履约实时监测机制,对配送3公里以上订单及多负载骑手给予动态时间补偿,解决“同距不同时”的公平性问题。

针对极端天气场景,算法部门正构建深度学习模型,融合历史恶劣天气履约数据与实时温湿度、降水等气象信息,计划于8月底完成配送时间浮动调整机制,降低高温暴雨天的配送风险。

在权益保障层面,江苏常州、南通已试点超时免扣款策略,平台将于8月完成数据评估及策略升级,9月起逐步推广至省内其他城市。同步推进的“极速救援”服务也将在三季度扩大试点范围。

从上海协议到江苏实践:算法治理的深化

此次会议并非孤立行动。今年4月,全国首份《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在上海普陀诞生,涵盖劳动报酬、安全保护等系统性规则。相较于上海协议提出的系统性框架,江苏聚焦配送时间这一核心环节,推动算法透明化走向技术实操:上海要求“取消超时扣款”,江苏落地免罚试点并制定全省推广路线图;上海倡导“剔除危险路线”,江苏细化至极端天气的分钟级动态响应;上海建立协商机制,江苏在省级部门监督下实现算法逻辑现场拆解与意见闭环。

“算法优化的终点是保障人的尊严。”饿了么骑手权益保障负责人胡珺表示,平台将持续完善骑手沟通机制,让技术规则始终服务于劳动者体验提升。

构建“友好生态”:算法之外的温度

恳谈会现场,骑手代表邹大伟分享了切身感受:“以前送单像打仗,现在高峰期能放宽到50分钟,暴雨天还能免罚。”

邹大伟的体验背后,是算法从追求效率转向保障合理劳动空间的底层逻辑变革。这位单日最高配送1100单的“单王”坦言,算法的人性化调整让骑手更有职业认同感。

现场,江苏省总工会向骑手发放防暑物资,以行动呼应技术优化的协同价值。专家指出,江苏实践通过“算法透明—精准优化—制度保障”三层推进,为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善治”样本。当算法逻辑从“黑箱”走向台前,数字时代的劳动尊严正获得实质支撑。

《会议纪要》的签署,标志着算法协商机制在江苏制度化。胡珺透露,平台将持续深化骑手沟通渠道,让规则迭代“始终带着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