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都新实践而奋斗

2024-12-03 09:15:06   

举办知识竞赛

开展“双进”活动

慰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职工在区总职工服务中心书屋阅读

组织开展技能竞赛

组织开展文体活动

砥砺奋进硕果累累

扬州市江都区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全区工会在区委和上级工会的坚强领导下,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责主业、保持奋斗姿态,顺利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贡献了工会智慧和力量。

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日益坚定。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主题宣传教育、“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和“听党话、跟党走”职工大讲堂等系列活动100多场次。建成全国、省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10个,开展职工文体活动60多场次,多个项目在省、市职工体育赛事中获奖。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职工,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网络宣传活动,在报刊杂志、“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发布新闻3000余篇。

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开展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鼓励职工参与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和“五小”等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参与竞赛的企事业单位和职工数量年均分别达到300余家、2000余人次,获评职工科技创新成果10项、发明专利7项、先进操作法5项。出台《新时代江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意见,召开联席会议,坚持党建工建产改一体推进,培育各级各类试点企业40余家,覆盖职工10万余人。落实工会定点扶贫和帮扶工作,完成118名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贫,筹措286万元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荐表彰全国劳模1名、省劳模5名、市劳模24名、区劳模134名,荣获全国及省市五一劳动奖104个,全国及省市五一巾帼奖260个。举办产业工人节、技能人才节、劳动工匠日等系列活动,新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工作室联盟30家,选树各级工匠200人。

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基础得以巩固。联合有关部门构建“调裁诉援”有效衔接工作体系,推进劳动领域多元化解纠纷“一站式”平台建设,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于未萌,先后调处劳动争议案件120件,援助职工500余人。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推动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和职工董事(监事)、职工代表提案、巡视等制度有效落实。推动行业保底工资和企业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全覆盖,实施企业劳动用工风险监督评估专项服务行动,举办劳动法治宣传服务60余场次,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计划,53家企事业单位获评全国及省市和谐劳动关系企业。

助企政策和惠民实事全面落实。积极应对新冠疫情,筹措防控资金2823万元,帮扶慰问防控一线干部职工1300多人次,返还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和小微企业工会经费5426家。持续做强“工会常伴四季行”服务品牌,“春送岗位”组织专场招聘会13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夏送清凉”慰问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一线职工1万余人次、发放136.5万元防暑降温用品,“金秋助学”资助33人次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冬送温暖”为3400名困难职工发放228万元慰问款物。积极推动职工服务中心赋能升级,筹集165万元救济建档困难职工1161人次,发展医疗互助互济会员单位281家、覆盖1.5万人,为2826名职工二次报销医药费450余万元。积极拓展职工普惠服务项目,建成“工会驿站”46家、“职工好食堂”94家、“爱心母婴室”19家、“康乃馨服务站”28家,组织2709名劳模和一线职工疗休养。

工会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夯实工会基层基础,规范工会组织建设,创建模范职工之家和职工小家39家。开展规模以上企业建会攻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新组建工会286家,成立快递、直播电商、交通运输、外卖配送等行业工会联合会。注重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续推进财务工作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经审工作机制,深化纠“四风”、防“四化”工会干部作风建设,举办工会干部能力提升培训20场次。

凝心聚力谋划新篇

今后五年,全区工会将更加坚定地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引领全区广大职工群众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进一步提升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实践认同,推动思想政治引领更加有力。牢牢把握工运时代主题,持续激发广大职工群众劳动热情和创造激情,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奋发奉献,合力奏响新时代劳动最强音,提升服务中心大局的实效性。

更加精准地履职尽责。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盯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擦亮维权服务特色工作品牌,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健全落实“五个坚决”要求长效机制,推动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和劳动领域多元解纷平台建设,促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确保职工队伍和社会大局更加稳定。持续深化大抓基层工作,积极推进建会入会,改革创新工会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工会组织活力进一步增强,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发挥,将工会改革和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入。

全区工会要坚决扛起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坚持以教育人。广泛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以理论大讲堂、企业产改大讲堂、劳模故事大讲堂等为重点,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走实走深、走向一线职工群众。坚持以德树人。开展“双进”活动,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打造劳模主题公园、展馆,引领广大职工唱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坚持以文化人。树好“悦读·阅美”读书品牌,打造“书香企业”,建好管好用好“职工书屋”,引导职工好读书读好书。

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进一步深化产改,履行好工会牵头抓总职责,建立健全党建、产改、工建一体化推进机制,推动完善产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齐抓共管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和沟通协作,合力推进产改走深走实。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一批工匠学院、打造一批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和产教融合示范企业。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深化“求学圆梦”行动。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发挥其在精神传承、技能培训、创新创造等方面示范带动作用。搭建创新创造建功立业平台。持续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支持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技术创新等竞赛活动。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创造和“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做好“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发明专利”、“十大先进操作法”、“五小”成果等申报工作。

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工会法律服务能力。加大《工会法》等工会法律宣传力度,开展系列普法活动,打造“法律服务到基层”工会普法品牌。提升工会权益维护能力。推动企业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进一步完善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支持保障机制,健全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配合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机制,深化“安康杯”竞赛、“安全隐患随手拍”等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职业健康工作。关注女职工身心健康,做好女职工特殊权益维护工作。提升工会普惠服务能力。做优工会“四季送”“劳模(一线职工)疗休养”等传统品牌,做强困难职工生活医疗救助和“金秋助学”等优势品牌,做实“职工医疗互助互济”“送健康送体检送法律”“两堂建设”等创新品牌,实现工会服务从注重“量”向追求“质”的转变。赋能升级职工服务中心、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站点),以及“工会驿站”“爱心母婴室”“康乃馨服务站”“货车司机之家”等服务阵地。

切实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着力扩大基层工会组织覆盖。开展规上非公有制企业集中建会行动,推进社会组织依法普遍建立工会,完善“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推动工会组织不断向中小微企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阶层延伸。探索社区网格工会、城市综合体工会和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等建会方式,推动头部企业、平台企业依法建会。

着力推动党建带工建。持续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活动,加强党工资源整合和共享,构建党建和工会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加强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党建带工建工作,通过阵地联建、活动联动,推动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着力提升基层工会工作规范化水平。强化工会规范化建设,形成“一镇一品”工会工作特色品牌。积极发挥行业工会在深化产改中的重要作用。按照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工作规范、活动常态的要求,加强中小微企业工会工作指导,打通服务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