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守艺人”范科锋:温润如玉,静水流深

2024-07-05 10:55:46   

前不久,由中共宜兴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宜兴市民间文艺家走进邵东村”活动中,伴随着热烈的掌声,一位个头不高、步履劲健的青年面带微笑地来到台前,捧起了他的捐赠证书。任谁也想不到,谦逊有礼、温润如玉的他,已是身具五项国家发明专利、数十项外观设计专利的陶艺家,也是一位热心家乡公益、支持乡村振兴的“守艺人”。

范科锋,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乡村振兴技艺师,国家陶瓷产品设计、装饰、原料一级技师,宜兴市丁蜀镇青年陶艺家联谊会支部书记。这些职称与身份,生动诠释了他作为新时代陶艺从业者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工匠精神,也展现出这位从农村走出的陶瓷艺术家心系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发展的赤子情怀。

1981年7月,范科锋出生于丁蜀镇双桥村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幼便对家乡的陶瓷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4年,范科锋从常州工学院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进入宜兴爱宜艺术陶瓷有限公司,从最基层的陶瓷成型工做起,开始了他的从艺生涯。陶瓷成型的工序繁杂,且细节众多,对制作者的体力心力都有着极大损耗。范科锋常常在厂房内一坐就是一天,虚心向师傅请教,认真观察每一个工艺流程,小到工具的摆放顺序、制坯的手形坐姿,细到器型的弧度、接缝,都严格按照规定,从而打下了扎实的制陶基础。他深知,艺术之路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积累,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才能在陶瓷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凭借勤奋和天赋,范科锋很快脱颖而出,先后担任班长、车间主任、技术总监等职务,并做得一手好紫砂壶,逐渐在业内打出了名气。

然而,就在其紫砂技艺崭露头角的关键时期,范科锋听取了他的兄长兼老师范泽锋的建议,没有在既定的舒适区中停留,放弃了触手可及的荣誉与利益,反而“君子豹变”,果断投身于宜兴青瓷的创作之中。面对周遭人的不理解,范科锋安之若素,用他自己的话说:“宜兴紫砂的制作技艺在几百年的传承下已经非常成熟,我不想一辈子吃前人的老本,而想在宜兴陶瓷的其他领域有所突破,为家乡的陶瓷产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这一变,范科锋静下心来,沉浸于青瓷的创作与研究之中。20年间,他始终坚持对传统青瓷工艺的创新和对青瓷美学的深化,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宜兴青瓷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与技术,常以独具匠心的设计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为宜兴青瓷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奖项,也被海南省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等多家场馆珍藏。同时,范科锋没有放弃对宜兴紫砂、均陶、美彩陶等陶种的钻研,如今,已在原料制备、作品成型、窑炉烧造等领域取得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以及“玉琮”“天目盏”等20余项外观设计专利。

范科锋始终践行着自己“学无止境”的原则,于2018年进修江南大学产品设计专业本科,并身兼顾景舟紫砂艺术学院兼职讲师、河海大学图书馆客座教授、河海大学传统艺术文创社客座教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校外导师等职务,将其制陶技艺、创作理念与人文精神带向全国各地,以其强烈的乡土文化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引领着新一代青年陶瓷从业者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地投身到振兴弘扬宜兴特色陶瓷文化的征程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范科峰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世代以陶为业的双桥村走出的他,深知宜兴陶瓷只有依托宜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强系统谋划,在保护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大革新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力争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上实现新突破,才能做好品牌文章,切实通过产业发展达到振兴乡村的目的。有鉴于此,作为丁蜀镇青年陶艺家联谊会党支部书记,他积极组织青年陶艺家们深入乡村,开展各类文化交流与技艺传承活动,让乡村的文化底蕴得以挖掘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