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海安:工人申请伤残就业补助金遭推诿法援帮助追回赔偿

2023-08-07 10:34:17   

作者供图

“钱拿到手了,这多亏了戎律师和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受援人王某高兴地给海安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桑江递上“为民维权解难事,法律援助暖民心”的锦旗。

据了解,王某是某人力资源公司派遣到某单位食堂的一名劳务派遣人员。2021年12月2日,王某在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致胫骨骨折,被认定为工伤,医疗期6个月。2022年5月26日,人力资源公司向王某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以单位与王某签订的劳动合同期满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支付了两个月的经济补偿金。2022年9月28日,王某经劳动能力鉴定为十级伤残。当她向人力资源公司主张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时却遇上了难事。虽然多次沟通,但人力资源公司坚持其与某单位签订了《劳务派遣协议》,约定由某单位负担劳务派遣人员的相关工伤保险待遇,因此拒绝支付该费用。2022年12月12日,王某无奈之下来到海安市法律援助中心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咨询。

值班律师戎世栋接待了王某,在了解相关情况后,指导王某申请法律援助并协助办理了相关手续。海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当即决定给予法律援助,同时指派江苏震阳律师事务所承办该案。王某在戎律师的帮助下向海安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了仲裁申请书。2023年5月9日,在仲裁委组织的开庭中,戎律师据理力争,指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职工因工致残,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仲裁委支持了法援律师的观点,认为《劳务派遣协议》系人力资源公司与某单位的内部协商约定,不应对抗被派遣劳动者,人力资源公司应当承担工伤保险责任,最终裁决人力资源公司支付王某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1.5万元,某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今年以来,海安市司法局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援助便民网络,深化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建设,为群众一体化提供法律问题解答、法律援助指引、矛盾纠纷调处等服务,打造法律援助前沿阵地,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共受理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援助案件266件,涉及受援人798名,帮助挽回损失超1000万元。

庞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