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周明凯:23年匠心守护船艇“心脏”

2023-07-07 09:37:55   

周明凯:23年匠心守护船艇“心脏”

本报记者 谢丹娜

在苏航政019艇上检查发动机防冻液

“以学习成就最强大脑,以钻研成就非凡价值。”这是南通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市区分中心高级工程师、轮机长周明凯获评江苏2022年“最美交通人”时的颁奖词。在此之前,他已经收获了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工匠、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

今年54岁的周明凯,23年如一日,在满是柴油味狭小的机舱里,确保了船艇“心脏”的正常跳动,圆满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航行任务。

勤奋好学,成为技术“多面手”

2000年,周明凯退伍后被分配到了南通市市区航道管理站,先后从事轮机管理、航道管理、工程管理岗位。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曾说过:我最喜欢的就是当轮机长,每当看着自己维护的机器设备在正常运转时,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轮机管理是一项高技术的工作,没有过硬的技术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轮机长。为掌握过硬本领,周明凯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用在了学习上。

在单位,周明凯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研究生”。他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学习轮机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拓展业务技能,结合轮机管理中的听、看、摸、嗅等经验撰写了五本学习工作日记。每当遇到不解的难题,他就到江苏航运学院虚心向专业老师请教。他一人拥有轮机、电工、电焊三项特种证书,成为技术“多面手”。

随着船舶机械的现代化更新,单位引进的船艇都是进口机器,为了跟上时代的节奏,他自己购买机械方面的书籍,利用业余时间上网充电,不断充实自己。

敬业奉献,啃下维修“硬骨头”

近年来,南通港航部门使用了一批新型航政艇,动力装置配的全是进口发动机,精密度和技术含量较高,工作闲暇,周明凯总爱到机舱里走走看看,熟悉新型装备的性能。

新型航政艇使用后售后服务维修不是很方便,费用支出也比以前有所增加,如果由专业厂家派人上门维修、更换,就算仅仅是更换一个最普通的零配件,厂家上门费少则上千元,多则上万元。

为了能给单位节约成本,周明凯主动向领导请缨,要啃船艇进口发动机一般维修技术这块“硬骨头”。苏F101艇上主机起冷却作用的海水泵轴坏了,换一套新的需要6000多元,周明凯把泵轴拆下来,自己加工制作,只花了不到100元就修好了;苏F108艇的主机启动马达坏了,服务商建议换台新的,需要10000多元,周明凯又自己动手修理,花了100多元材料费就解决了问题;兄弟单位一条船艇主机温度偏高,找不出原因,请周明凯上门“看诊”,他仔细查看了管道过滤器、阀组,建议他们在下次小艇上排的时候把江水门格栅进行修改,把原本打孔式的格栅换成长条状的格栅,增大管路的进水量,最后只花了200多元就排除了故障……

20多年来,周明凯安全巡航6万多公里,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坚持上艇,守护船舶安全,为全系统的船舶检修节省了100多万元的维修费用。

匠心传承,培养更多行家里手

2014年,针对基层航道站机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南通市航道处在市区航道站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周明凯机务工作室”,让他充分“传帮带”,培养更多的行家里手。

工作室成立至今,已为各分中心机务人员授课60余次,授课教材都是由周明凯利用业余时间编写的。他还结合自己的经验,编印了一本《柴油机听、看、摸、嗅工作法》的小册子,几乎涵盖了船用发动机平时常见或罕见的所有故障现象、原因及维修方法,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欢迎。多年来,通过培训教育、实践锻炼和科研攻关,工作室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是党组织给了我一技之长,让我受用至今。我将继续立足基层岗位,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传承工匠精神,以感恩之心为建设交通强省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周明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