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奋战在输煤一线的电厂“粮草官”

2025-04-17 09:02:44   

通讯员 夏元明 杨金坤 记者 陶睿

甘当一头“老黄牛”,一心种好“责任田”。

巨大的卸煤机发出沉闷的轰鸣,粗壮的机械臂如钢铁巨手,将成吨的煤炭抓起,倾倒在传送带上源源不断地送入熊熊燃烧的锅炉。在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保障发电“口粮”供应的这片“黑土地”上,年过半百的“老输煤”朱建猛默默耕耘了三十余载,见证了超 6000万吨煤炭的流转,镌刻下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输煤线上的“守护人”

火电厂的输煤一线,堪称电厂苦累脏俱全的岗位。从一线工人到班组长再到燃料运行技术专工,朱建猛乐在其中。朱建猛总是早早到岗,查看设备运行状态,倾听设备运转声音,嗅闻有无异常气味,触摸设备部件温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如今,输煤皮带上运送的燃煤,朱建猛只需瞧上一眼就能大致判断煤种,设备极其细微的异响和异动也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不对劲!”一次巡查过程中,朱建猛察觉到一段输煤皮带运行速度有轻微波动,便立马俯下身,眼睛紧盯皮带排查问题。发现一个托辊出现故障后,他立即通知检修人员更换托辊,避免了故障扩大。去年梅雨季节,燃煤受雨淋后湿度大增,落煤管口频繁堵塞,锅炉燃烧用煤频频告急。朱建猛第一时间集结各班组人员,一起清理输送带外溢的燃煤,并轮流用铁钎疏通落煤管,使得输煤系统保持正常运行状态,保障了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关键时刻锅炉“口粮”的安全输送。

配煤掺烧的“智多星”

近年来,市场燃烧煤价格大幅度上扬,企业燃料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需要不断加大配煤掺烧降低成本压力。为此,朱建猛成为了配煤掺烧领域技术攻坚的“探路先锋”,每天奔波在煤场和办公室之间,采集煤样,分析数据,反复模拟不同煤种的掺配比例效果。掺配方式上,他创新采用以不同煤质分仓掺配为主,斗轮、推煤机掺配为辅的模式,制定详细的掺配技术方案,有条不紊地安排来煤分层、分堆堆放、科学掺配工作。

输煤现场,输送带飞速运转,数千吨掺配煤炭滚入锅炉,朱建猛熟练地指挥着推煤机进行燃煤掺配。“锅炉就像人的胃,吃精粮太浪费,吃粗粮又容易消化不良,出现结焦等问题。只有合理掺配,才能既满足燃烧要求、环保需要,又能有效降低燃料成本。”每天,朱建猛结合当日的掺烧情况、煤场存煤数量等因素,带领团队制定次日的配煤掺烧方案,精心搭配“经济营养餐”。2024年,朱建猛团队累计掺烧经济煤种54万吨、常规煤种112万吨,入炉煤掺配合格率达100%,掺配精准率达95.2%,为企业节约成本550万元。

传道授业的“引路人”

“设备振动异常,通过听声音初步判断是轴承出了问题。再摸摸轴承部位的温度,明显比正常情况高。”……朱建猛以燃料掺配创新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经验分享活动,设置设备故障场景并组织年轻员工进行排查,毫无保留地将“看、听、闻、摸”的故障部位锁定方法等经验技术传授给他们。

“做好‘传帮带’,抓好年轻人才培养工作,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朱建猛是其团队的“定海神针”,只要有他在,不管碰到多棘手的难题,大家都感觉心里有底。新入职不久的小李巡检时走到一台接煤机前,发现设备运行不太正常却找不到原因,便赶紧打电话给朱建猛求助。朱建猛立即赶到现场,检查设备的过程中耐心地给小李讲解设备异常类型和处理方法,很快便锁定了问题所在。小李长舒了一口气,开心地表示“又学到了很多”。

“我们的每一步巡查、每一次判断,都关系着机组的安全稳定。”长达近4公里的输煤系统,是朱建猛的“战场”。三十年如一日,他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地钉在此处,用心守护着输煤系统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