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为有牺牲多壮志

2025-04-16 09:10:23   

王荷波

姚佐唐

瞿秋白

张太雷

恽代英

秦起

本报记者 徐睿

开栏语

百年工运路,壮阔奋斗史。202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热血铸就丰碑,以信仰点燃星火,在时代的洪流中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庆祝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特别报道《淬火——江苏劳模纪录工程》专栏,以记录和展示江苏工运代表人物和劳模工匠的先进事迹为切入口,通过挖掘不同历史时期典型人物独特的革命、成长、奋斗故事,折射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凝聚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强大力量。敬请关注。

青史如镜,鉴照峥嵘岁月;初心如炬,辉映工运伟业。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百年之际,回望波澜壮阔的工运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无数工运先驱团结带领工人阶级“卷起赤旗三百万,搅得周天火热”,他们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只为了实现“团结全国工人,图谋工人福利”的宗旨。他们以生命为火种,点燃民族的希望,用他们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信仰如山、初心如磐”的革命精神。其中,王荷波、姚佐唐、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秦起……这些镌刻在江苏大地上的名字,是血与火淬炼的史诗,更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王荷波:一声呐喊,一生呐喊

“中国共产党万岁!世界革命万岁!”这是王荷波生前最后的呐喊。1927年11月11日夜,王荷波在北京安定门外的芦苇深处被敌人开枪杀害,时年45岁。这最后的呐喊,是他用生命为信仰奏响的绝唱。

1882年5月,王荷波出生于福州一个清贫的衙门书吏家庭。作为长子,他幼时仅读过两年私塾,便被迫挑起家庭重担。十余岁时,他每日在闽江边拣石子换钱,瘦弱的肩膀早早扛起生活的艰辛。1901年,母亲病逝后,19岁的他孤身漂泊,辗转江阴、大连、旅顺,当过水手、机械学徒、枪炮局机匠。1916年,他落脚南京浦镇机厂,成为一名钳工。这座由英国人掌控的工厂里,工头肆意欺压工人,王荷波目睹同胞的屈辱,心中埋下了反抗的火种。

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当南京学生罢课声援北京的消息传来,王荷波带领浦镇工人高举标语渡江声援,却遭英方阻挠。他愤然转向浦镇街头振臂高呼:“工人不是牛马!我们要尊严!”这一刻,他褪去沉默,成为工友心中的“铁血脊梁”。

1920年,英国总监工布拉克竟拆除工人厕所,王荷波拍案而起,提出“重建厕所、取消罚款”等四项条件,并发动全厂罢工。面对资方威胁,他凛然道:“头可断,血可流,工人的权益不可丢!”最终,布拉克被迫低头。同年,他秘密成立浦镇机厂工会,当选会长。成立当日,恰逢妻子分娩,他忍痛舍下妻女,将新生女儿取名“职工”,以此铭志:“工人之命,即我之命!”

1921年,王荷波带领工人卧轨逼停津浦铁路专列,迫使当局谈判,为工人争得全部权益。这场胜利让他名震南北,也让他与中国共产党结缘。次年春,他冒死营救罗章龙,并由此接触马列主义。1922年,他在北京宣誓入党,成为津浦铁路总工会的旗帜。

1923年,京汉铁路“二七惨案”爆发,他含泪下令复工以保存实力,却遭军阀通缉。流亡途中,他在济南、青岛等地点燃工运星火,写下“宁可断头流血,绝不退缩半步”的血书。1925年,他领导上海工人投身“五卅运动”,与周恩来并肩作战,周恩来敬称他为“大哥”。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白色恐怖笼罩中国。王荷波临危受命,出任中共首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同年秋,他秘密潜入玉田组织农民暴动,率万人攻占县城。起义失败后,他转战北京,却被叛徒出卖。狱中,敌人对他施以烙铁、鞭刑,他始终紧咬牙关,未吐露一字机密。就义前,他留下遗言:“望党组织教育我的孩子,永远跟党走!”

1927年11月11日,王荷波在北京安定门外英勇就义,年仅45岁。22年后,周恩来亲自寻回他的遗骨,含泪扶柩安葬于八宝山。青山埋骨,忠魂不灭;热血化碧,浩气长存。从闽江边拣石子的少年,到中国工运的擎旗者,他用生命诠释了“革命何须问生死,青山处处是丰碑”。他的精神,如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姚佐唐:喋血雨花,铁骨丹心铸忠魂

1928年10月6日,南京雨花台阴云密布,寒风裹着冷雨刺入骨髓。雨花台上,姚佐唐昂首挺立,神态自若,脸上带着对反动派的嘲讽,振臂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高亢的呼声刺透阴霾的天空。随着一声枪响,年仅30岁的工运领袖英勇就义,将生命化作革命的火种。

1898年,姚佐唐生于安徽桐城一个工人家庭。先祖姚鼐是“桐城派”文坛巨擘,叔祖姚莹曾在鸦片战争中力抗英军。听着祖辈的报国故事长大,姚佐唐自幼便立下“为民请命”的志向。16岁时,他因家贫辍学,进入陇海铁路徐州北站当学徒。彼时,铁路被法、比列强操控,工人每日劳作17小时,却饱受洋人鞭打辱骂。姚佐唐目睹同胞如牛马般被奴役,心中怒火暗涌。他埋头苦学技术,很快升任机车领班,更暗中组织工人读书会,用《新青年》点燃工友们的觉醒之火。

1921年11月,徐州北站爆发“八号门事件”。洋人借口“闹事”,将两名工人领袖拘押,并封锁工厂唯一的出口。饥寒交迫的工人们挤破铁门,却遭当局诬陷开除。忍无可忍的400余名工人推举姚佐唐为领袖,誓要“争人权、反压迫”。他连夜联络陇海铁路全线工人,起草《罢工宣言》,高呼:“宁可饿死,不做奴隶!”11月20日,徐州北站汽笛长鸣,全线罢工开始。铁路瘫痪七日,洋人损失惨重,最终被迫接受工人条件。这场胜利如惊雷划破长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首次大规模工运高潮。

罢工胜利后,姚佐唐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春,他与李震瀛创建江苏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陇海铁路徐州站支部,并担任书记。他白天修火车,夜晚组织工会,将《陇海路总罢工》刊物传遍全国。次年“二七惨案”爆发,军阀屠戮京汉铁路工人,姚佐唐冒死赴郑州支援。他擦干战友的血泪,带领48名代表向北洋政府请愿,嘶吼道:“血债必偿!”

1924年,他作为中国工人代表远赴莫斯科,在共产国际大会上慷慨陈词:“中国无产者的锁链,必由自己砸碎!”归国后,他率铁道队投身北伐,在炮火中铺路架桥。武昌战役中,他左腿被炸断,却拄着拐杖重返战场。工友们含泪劝他休息,他笑道:“少条腿算什么?革命的路,爬也要爬完!”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姚佐唐秘密潜伏南京,以黄泥塘住宅为据点,与市委书记孙津川策划革命。次年7月,因叛徒出卖,孙津川等人遇险。姚佐唐侥幸脱险,却在上海接头时被叛徒指认。狱中,敌人用烙铁灼其胸背,以妻儿性命相胁,他始终冷笑:“要杀便杀,真理杀不尽!”

姚佐唐的一生,是铁轨上燃烧的火炬,是雨花台不灭的星辰。他用血肉之躯铺就革命之路,以30载短暂年华,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常州三杰”:中国工运的理论旗手与实践先锋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打响,经过几小时激战,起义军占领广州绝大部分市区,张太雷主持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任代理主席、人民海陆军委员。12月12日下午,敌人攻占了起义军的重要阵地。张太雷闻讯奔赴前线指挥战斗。途中遭敌人伏击,张太雷身中三弹,倒在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张太雷用青春和热血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1930年5月,恽代英在狱中遭受敌人严刑拷打,他写下《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1931年4月29日,他被杀害于南京,年仅36岁;

1935年6月18日,在100多名士兵的刀枪环布下,瞿秋白漫步走向了罗汉岭刑场。一路上,他泰然自若,手夹香烟,向沿途围观的百姓微笑告别,还用俄语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到达刑场后面北盘膝安坐,向着行刑者点头微笑道:“此地甚好,开枪吧!”遂从容就义。时年36岁。

“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他们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充满了革命激情和感人故事。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他们在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理论指导、组织实践和直接领导斗争,推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与团结,为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思想与行动基础。

瞿秋白通过翻译和著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实际结合。他在《新青年》《向导》等刊物发表《中国职工运动的问题》等文章,分析工人受剥削的根源,提出“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他翻译的《国际歌》成为工人运动的战歌,“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激励了无数工人投身斗争。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后,瞿秋白参与起草《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书》,号召全国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他主编《热血日报》,揭露帝国主义暴行,呼吁工人阶级联合斗争,推动五卅运动发展为全国性反帝浪潮。瞿秋白主张通过工会团结工人,曾指导上海等地工会建设,强调“工会是工人的堡垒”。他还倡导创办工人夜校,亲自授课,用通俗语言讲解阶级斗争,提升工人文化水平和阶级意识。

张太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实践先锋。1925年省港大罢工期间,张太雷协助苏兆征、邓中夏等人组织罢工委员会。他起草宣言、联络各界,协调数十万工人撤离香港,并参与建立工人纠察队封锁港口,使香港成为“死港”,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经济。1927年,张太雷作为广州起义总指挥,明确提出“一切政权归工农兵苏维埃”。他动员铁路工人、印刷工人和人力车夫组成赤卫队,与起义军并肩作战,建立中国首个城市苏维埃政权。起义虽失败,但开创了工人武装斗争的先例。作为首位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张太雷在1921年共产国际三大上呼吁“支持中国工人斗争”,推动国际无产阶级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声援。他还协助成立远东劳动大会,促进中、日、朝等国工人阶级联合。

恽代英是工人运动的组织者与动员者。1923年,恽代英在武汉创办“利群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吸引工人参与读书会。他组织汉口英美烟厂罢工,提出“八小时工作制”“提高工资”等口号,成功迫使资方让步,成为武汉工人运动的重要起点。在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期间,恽代英强调“武力须与民众结合”,培养了大批工人出身的军官。他推动军校与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合作,为工人武装提供军事训练,奠定后期工人武装斗争基础。1926—1927年,恽代英参与策划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他起草传单、组织工人演讲队,动员电车工人、邮务工人罢工配合北伐军。第三次起义中,他协调工人纠察队攻占警察局,成功夺取上海,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常州三杰”皆出身于常州知识分子家庭,以书生之躯投身工运洪流,生命如流星般短暂却璀璨。其贡献不仅在于具体斗争,更在于塑造了工人阶级的革命主体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开辟了道路。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虽然都没有看到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但他们的精神和思想,却历久弥新,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他们留给家乡的红色基因,已融入这座江南名城的血脉,代代相传。

秦起:每当无锡人提起他,依然无限崇敬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月14日深夜,反动军警袭击无锡总工会所在地。秦起身先士卒,率领工人纠察队员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负伤落入敌手。面对刺刀和刑具,他毫无惧色:“你们不要为难别人,什么事都由我负责。”当夜,他就被枪杀于无锡县公安局内一棵大树下,遗体被缚上石块沉入城内永定河中,牺牲时年仅20岁。

在无锡城中公园多寿楼前的草坪上,有一座高大的铜像,底座上镌刻着陈云同志的题词——“无锡工人运动先驱者秦起烈士”。如今每当无锡人提起他,依然是无限崇敬。

秦起原名秦锡昌,1907年1月10日生于无锡城内二下塘一户贫民家庭。1918年7月,秦起毕业于无锡私立唐氏国民学校,因家贫无力再升学,14岁时经人介绍进工厂当练习生,如果“安分守己”,他应该会成为一个“白领”。但在亲身经受和耳闻目睹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后,他对这个制度有了深深的憎恨。有一次秦起用节省下来的早餐钱,在小书摊上买到了一本《共产党宣言》。一口气看完后,他如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懂得了无产者要摆脱贫穷困苦就必须联合起来,砸烂由剥削阶级统治的旧世界。他立志:“我伲青年要做一个革命的英雄,要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并由此把名字改为秦起,表示自己奋起斗争的决心。

1925年冬,秦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2月,秦起任中共茂新第二面粉厂支部书记,积极从事工人运动,创办夜校,向工友们传授文化、宣传革命道理。在领导工人维权的斗争中,秦起赢得了工人们的信任,在该厂秘密发起并组织工会,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一个基层工会组织。不久,他作为江苏省工人代表出席了5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返锡后,他领导全城21家丝厂2万余名女工举行了总同盟罢工,坚持9天后,罢工终于取得胜利。

1927年1月4日,无锡总工会秘密成立。这是无锡历史上由中共领导的第一个工人阶级的组织,秦起担任了总工会委员长。秦起在他开办的工人夜校中跟工友们说:“‘天’字上半部是工字,下半部是人字。如果我们工人团结起来,力量就有天一样大!”无锡工人运动很快发展起来。

1927年3月21日,北伐军进驻无锡,在当天欢迎北伐军的军民联欢大会上,秦起代表无锡总工会致辞,并向北伐军第14军军长赖世璜提出释放全部在押政治犯和改善工人待遇等14条要求。“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翌日下午,秦起主持有数万人参加的民众大会,声援上海工人的斗争,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动面目。会后,他带领与会群众冒雨游行示威。无锡国民党右派奉蒋介石密令,纠集部分警察、商团和地痞流氓武装数百人,在北伐军第14军赖世璜部的支持、配合下,于4月14日深夜袭击总工会。秦起率工人纠察队员英勇抵抗,直至壮烈牺牲。

秦起以他短暂的20个春秋,谱写了波澜壮阔的无锡工人运动的历史。如今,每当春风吹过永定河,无锡人仍会低语:那个高呼“工人顶天立地”的青年,从未走远。

[编后] 百年沧桑,精神不灭。王荷波的赤胆、姚佐唐的铁骨、“常州三杰”的智勇、秦起的热血……熔铸成江苏工运的魂魄。他们以生命为火种,点燃民族复兴之路;以信仰为旗帜,昭示后人:唯有丹心向党,方能淬火成钢。这,正是百年工运留给新时代最炽烈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