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杰:一位重症法官三十余载的初心守望
2025-04-14 09:54:32
史俊杰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等病情十分严重,但他一直奋战在审判一线。 江宁法院 供图
本报记者 万森
在司法的广袤天地里,总有一些人,用一生的坚守与奉献,书写着法治的传奇。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法院(下称“江宁法院”)法官史俊杰,深深扎根基层法院三十余载,用行动诠释着对法律的忠诚和为民情怀。如今,他虽然躺在病榻之上,但这位老法官仍然牢记自己一生的信仰和追求。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南京市江宁区,了解法官史俊杰鲜为人知的故事。
“要不是他,我连个养老的地方都没有”
提起史俊杰,家住在江宁区天景山春秀苑的纪祥余老人有些激动,他说:“我是真感谢史法官,要不是他,我连个养老的地方都没有!”纪祥余回忆,之前自己曾在电话中对史俊杰讲了不少气话,“他都没生气,联系那么多次,一直在帮着想办法。我来法院之后才晓得,史法官身体是这个样子!”
多年以来,史俊杰的“强直性脊柱炎”十分严重,他开庭时只能僵硬地坐在法椅上,坐姿颇不“雅观”。曾有当事人看不下去。庭审结束后,以“法官在庭审中坐姿不规范”为由,向有关部门投诉。没过多久,当事人到法院领取判决书时,听书记员介绍史俊杰的有关病情后,深感后悔。这名当事人不仅撤销了投诉,还专门制作了一面锦旗,在女儿的陪同下送给史俊杰。
早在1994年5月,一场车祸给史俊杰留下了后遗症,1999年他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该病会让患者的脊柱逐渐失去弹性和韧性,最终变得像棍子一样僵硬,而且无法根治,只能靠吃药控制病情,在医学上被称作“不死的癌症”。
身体差的时候,史俊杰走路不能超过200米,无法久站与久坐,睡觉都成问题,穿个衣服要20分钟以上。法院人性化考虑,专门召开党组会研究,特批他可以上午上班,下午回家理疗或休息。
但史俊杰犟,或许因他极度热爱审判工作,面对法院日益剧增的案件,他年复一年坚守审判岗位。只有在身体实在坚持不住时,下午才不在法院。
2011年,史俊杰被查出患有大动脉炎,3根通往大脑的血管闭合了2根,只剩1根在向大脑供血。而2024年6月,他又病倒了,被确诊为肠癌,并进行了两次手术治疗。
即便如此,但史俊杰对前去探望他的同事说:“现在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时候,但我要请求组织暂时把我的‘员额法官’名额保留。”
“老中医”破解“疑难杂症”
首例“阳光权”纠纷案、首例医疗事故纠纷案、首例在校大学生健康权纠纷案、首例大巴车停车造成乘客死亡案……江宁法院近二十年间多个“首例”案件都与史俊杰有关。
199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江宁法院,史俊杰先后在江宁区法院汤山法庭、开发区法庭、民一庭、房地产庭工作。年均审结案件200余件的他有个外号——“老中医”,并不是说他久病成医,而是说他非常善于处理疑难复杂案件。
速裁庭法官助理吉时告诉记者,这么多年,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无法抬头,史俊杰一直是手写裁判文书。“每份都是手写,案卷累起来恐怕有几十米高。”在吉时的记忆中,她曾跟着史俊杰去调解一起家事纠纷。乍一进门,满屋子老人,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也有60多岁,七兄妹纠缠了几年的房产纠纷,史俊杰用了一个多小时就解决了。“这个案子处理得相当漂亮,我当时有点震撼。”吉时说,史俊杰干调解是一把好手。
还有一起案件,江宁法院的法官们记忆犹新。
李某在江宁区某医院生孩子,检查发现胎儿“肩难产”。胎儿胎位不正,导致肩部卡在产道中,十分凶险,如果进行剖腹产,肯定来不及,胎儿随时会窒息死亡。有经验的产科医生或护士一般会采取“旋肩”的方法,即用手将胎儿的两边肩膀捏在一起,改变其胎位,使得胎儿顺利分娩。这样做有个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胎儿锁骨骨折。
而在这起案件中,助产人员采用了“旋肩”的方法,也造成了比锁骨骨折更严重的后果——胎儿臂神经丛损坏,一条胳膊永远残废。医院成为被告后,史俊杰认真研究了案情,最终判决医院不担责。理由是,在生命与健康发生冲突时,选择生命第一是正确的。
“在办案过程中,史俊杰该争的争,该坚持的坚持。”同事、民二庭庭长倪健这样评价他。而民一庭的法官赵俊驰则告诉记者,“师傅”史俊杰办案有一个特点,对于疑难复杂的案件总是能第一时间找到争议焦点,然后抽丝剥茧,一步步为当事人哪怕诸多的当事人充分考虑,并提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史俊杰干的活非常杂,在他办理“疑难杂症”案件中,同样包括劳动争议案件。在江宁法院的照片档案中,有一张史俊杰给4名农民工发工资的照片。照片摄于2013年7月4日下午5点36分。在这起典型的“包工头欠薪案”中,建筑公司老板到了法院就耍赖。面对其嚣张架势,史俊杰严厉地告诫道:组织双方调解是原告和法院对你最大的诚意,如果案件判决并进入执行程序,后果会更严重,法院可以向有关部门发函,你将进入建筑主管部门的黑名单,从此在江宁甚至南京接不到业务。
在强大的政策攻势和法律的威慑作用下,老板最终答应给付工人工资,并打电话让其妻子将所欠工钱送到法院。
“是一种为民情怀”
作为一名老法官,史俊杰对年轻法官的“传帮带”可谓无微不至。在工作中,他不仅从理论和实务上对年轻法官给予指导,更重要的是让年轻法官学习驾驭庭审和运用法律的技巧。
得知史俊杰法官正与病魔作斗争,江苏上元律师事务所律师曹雷十分感慨。“诉讼中有过交集”,这位律师十分佩服史俊杰对法律原则的创造性解释能力,他说:“庭审中充满鲜明个性的审判风格、睿智的法庭发问,言简意赅且不失幽默风趣的归纳总结,总是让人印象深刻。”
对此,曾在房地产庭当过史俊杰“徒弟”的法官助理谢雨很有感触。她说,“他爱买书,更爱看书。他除了看法律类书籍外,对社会、历史、经济、文学类都有涉猎。有时看到好的书籍,还推荐给我们年轻人。”
“书读得多,专业过硬,阅历丰厚,他在法庭上有气场!”法官赵俊驰则认为,除洞悉人性外,史俊杰总能在法理情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往往一下子让案件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突破。
受建筑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从2023年开始,江宁法院房地产庭全年收案数上涨超40%,6名员额法官中一名女法官休产假,“案多人少”矛盾特别突出,长期未结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史俊杰找到庭长李青,主动要求承担所有的诉前鉴定工作。李青十分了解史俊杰的身体情况,也清楚“诉前鉴定”的难度以及他手上还有近百件案件的现实,就婉拒了他,并劝说他多多注意身体。
谁知,没过一会,史俊杰又找到李青,说:“老同志为大家多分担一点压力,年轻人就会轻松一点,这也是一种帮助年轻人成长的方式。”
后来,史俊杰真的就一个人撑起了全庭的诉前鉴定操作的所有事务。大半年时间里,不仅提起的鉴定无一差错,而且在鉴定过程中千方百计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很多的案件得以调解结案。李青回忆说,2023年房地产庭在建工案件暴发的情况下,不仅妥善应对了冲击,而且首次做到了超一年未结案件清零,可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史俊杰有最大的功劳。“他的敬业奉献精神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仍然激励着大家。”
“老史身上有一种对审判工作特有的专注与情怀。”江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传松这样评价史俊杰。这些年,带病挑重担,无论是在远离城区的汤山法庭,还是在当年刚成立的江宁开发区法庭,他都不叫苦叫累,始终激情饱满地工作。李传松分析,家事、房地产、劳动争议等案件比一般民事案件更为复杂,但史俊杰总是抢着干,院党组考虑到他身体,但他还是往难的挑。“只有一种解释,除了热爱就是一种为民情怀!”
记者采访中获悉,史俊杰1992年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曾多次获得过南京市优秀法官、江宁区优秀共产党员、区优秀公务员、最美基层干部、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