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百单”小哥送外卖
2025-03-27 10:10:19
付饶
3月15日,周六下午,冷风骤起,细雨飘落。南京油坊桥地铁站外,没有了工作日的人头攒动,各家餐馆内也显得冷清。环顾四周,路边一排身穿蓝色制服的饿了么外卖小哥格外醒目。这样的“风景”在油坊桥很是常见。河西南绕城公路边的油坊桥地区,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却密密匝匝矗立着数十栋30多层以上的高楼,由于靠近地铁、房租便宜且生活便利,大部分“宁漂”的毕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选择扎根于此。这也为外卖骑手,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24岁的河南小伙杨启豪,正是油坊桥饿了么站点的一名外卖骑手。
“没办法,都是压力给的动力”
来宁闯荡的原因很简单——为了还债。2024年以前,杨启豪一直在老家河南新乡从事后厨工作。虽然安逸,但工资较低,而且因为种种原因,欠下一笔不小的外债。家庭不富裕的他,别无他法,只能自己扛。快点挣钱,还清债务,成为他唯一的念头。“当时每个月要还8000块左右的债,那段时间压力很大,早上一睁眼就是想着还债。”压力就是动力,现实教人成长。还债那段时间,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天早上10点半准时出门,一直干到夜里12点左右才停。“去年过年,我也没有回家,从年前到年后连续干了两个月没有休息,”为了获得足够的收入,杨启豪像陀螺一样,睁开眼就是接单跑单,深夜回到家倒头就睡,第二天起来继续。
日复一日,在每天工作10个小时的努力下,杨启豪送的单子也越来越多,平均每天能送五六十单,最多的一天,他跑了100多单,成为当天区域的“单王”。“那天我排名第一的榜单还截图保存了,”杨启豪滑动着相册,笑着展示他的荣誉。
从菜鸟到老手,菜就多练
“出发,来了一单。”下午3点左右,刚上线的杨启豪就接到一单,从天迈广场星巴克店送到海珀星晖小区,大约6公里。瞅了眼手机导航,戴好头盔,杨启豪骑着电动车“吱溜”一下就蹿了出去。像一个技艺精湛的摩托“赛车手”,在狭窄的路上,他左避右闪,蝴蝶穿花般精准而迅速地绕开路上的行人和车辆。
“送得多了,就骑熟练了。”在等红灯间隙,杨启豪讲起了他的送餐心得,“安全第一,能快的时候快,能慢的时候要慢。”6公里的送餐距离,杨启豪10分钟左右便到达目的地。“现在很多小区都不让骑车进门,只能步行进去。”小心拿稳顾客的外卖,杨启豪快速送餐上门。
从来没干过外卖的他,从菜鸟成长为老手,并不容易。初入外卖行业时,送单的效率很低。“油坊桥这边小区多,路很杂,人流大,刚开始找不到路,寻不到地址,经常会超时。”没有办法,“菜就多练”。刚开始跑单对道路、小区、商家等情况不熟悉,杨启豪就跟着导航使劲转,居民区聚集的地方就多走几遍,一段时间不到,每个商家的出摊情况、小区电梯的快慢情况、高峰时期走哪条路不会堵……油坊桥的街角巷尾,他已经把地图深深刻在了脑子里。
送外卖是一份充满风险的工作,谈起去年的一次险情,他还是记忆深刻。“电动车头部这块撞过,我没修。”杨启豪说,去年夏天,有一次骑得比较快,一辆汽车拐弯,没有刹住车,就直接撞上了。“对方是全责,当时订单比较急,就没追究,直接走了。”杨启豪表示,自那次后,就时刻谨记安全第一。
明年就回家了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外卖骑手已成为中国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2024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占餐饮收入的比重升至22.6%,外卖等线上营销模式已成为餐饮企业重要的盈利渠道。而超万亿元的外卖市场,是由风雨无阻的上千万骑手大军跑出来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外卖骑手已超1000万人,数量依然快速增长。
作为1000万分之一,杨启豪坦言当初因为收入还可以、工资日结、进退自由等特点,才选择成为外卖骑手。“在这边虽然每天下班了和朋友聚一聚挺好,但没有归属感,只是暂时的过渡。”他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辛苦,已经还清外债,现在还干着,只是想再攒点钱。“明年就回家继续干后厨了,家里虽然工资低点,但在家人身边,就挺好。”杨启豪笑着说。
下午5点左右,跟访结束。傍晚的用餐高峰期也渐渐来临。匆匆打完招呼,他便跨上电动车再次出发,身影也很快融入车流。像杨启豪这样的骑手,他们是城市运转中不可或缺的“齿轮”。他们用汗水和速度换取生计,也在订单与好评间寻找着尊严与温暖,希望大家给予他们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扫一扫,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