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集体协商协议”——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护身符”

2025-03-10 08:44:29   

“集体协商协议维护了我儿的权益,使他的误工费得到赔偿。”近日,美团骑手赵某的父母拿到了儿子工亡赔偿中住院救治期间的误工费2.56万元。

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资纠纷不断增多,案件复杂多样,且处理难度大。徐州市贾汪区总工会通过“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协议”破解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资纠纷难题,使劳动争议、工伤赔偿等纠纷迎刃而解,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据援助律师徐宏伟介绍:美团骑手赵某从交通事故发生到死亡有158天的救治期,其误工费用,因赵某没有固定收入,非固定收入不能确定,影响了赵某案件的处理和其家人的利益所得。如何确定其误工费用,成为棘手的事。

“我们从维护职工劳资纠纷中的既得利益出发,兼顾公平公正,依据‘行业性(区域性)工资协商协议’,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了有的劳资纠纷中薪酬不好确定的疑难问题。”贾汪区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贾汪区总工会高度认识集体协商在稳定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4月,区总工会在创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服务样板站点——“湖里产业工人服务共享中心”召开了有37家小微企业、覆盖职工2700余名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体协商现场观摩会。现场观摩会上,协商协议确定了计件工资、小时工资、基础工资、绩效工资、降温费、防寒费、中秋春节待遇、“三送”福利等事项。到去年6月底,全区签订“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协议”15份,覆盖企业约300家,覆盖职工近5000人,涵盖了家具、食品、服装、快递、保安等10余个行业。

“赵某的误工费依据‘协商协议’中的‘基础工资+平均绩效+福利待遇’等协议规定,确定其误工费,使该案件于2024年12月15日结案。”贾汪区总工会法工部部长、劳调员李其彬介绍说。

为确保“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协议”的公认度和认可度,贾汪区总工会完善了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制度,按照区域或行业的划分建立了工会联合会。去年3月,贾汪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行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立行业工会联合会。通过“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扩大组织覆盖。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了政策宣讲、职业培训、技能竞赛、安康“三送”等共建活动,提供了困难救助、医疗互助、法律援助、文体活动、学历提升等服务,不断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贾汪区总工会还建立了行业性(区域性)协商谈判主体机制。该项工作在全区做到区级抓面,基层抓片,片面结合,实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总覆盖。截至去年底,新建工会组织38家,其中建立行业性(区域性)工会联合会15家,发展会员5478人,其中新业态入会4385人。实现运满满货车司机入会3226人,货车司机入会4092人。2024年,解决家政、保安、快餐员等劳动纠纷案25件,协议金额82万余元。

“‘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协议’扩大了小微企业和广大灵活就业人员的覆盖面,为他们解决劳资纠纷有了合法依据,为维护其合法权益贴上了‘护身符’。”区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靳洪波表示。

久海 桑娟 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