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兴趣变现”折射择业新动向

2025-02-12 10:47:28   

从“斜杠青年”到“数字游民”,从手办涂装师、手账制作师到数码测评师、潮流鉴定师,这些职业背后无不透露着兴趣爱好的影子。当前,一些年轻人主动求变,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探寻小众经济的商业化潜力。

过去,许多劳动者的职业与兴趣并无直接关联。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独自发展个人兴趣爱好,而是倾向于将其转化为商品或服务,与更多人共享,并从中获得收益。在时代的浪潮中,年轻人的职业选择途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条以爱好驱动、“兴趣变现”的职业发展路径逐渐清晰。

将个人兴趣爱好与职业发展相结合,是许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一项调查显示,在不考虑现实因素的情况下,92.98%的受访大学生愿意将爱好发展作为职业;超过78%的年轻人选择新职业是因为它们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由此可见,年轻人的“兴趣变现”或兴趣职业化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互联网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兴趣变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网络,年轻人可以轻松获取市场信息,采购研制“兴趣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并在线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同时,随着消费进入个性化时代,年轻人的“兴趣产品”也迎来了大量的市场需求。

通过“兴趣变现”,年轻人不仅实现了创业梦想,还增加了收入。有报道称,有人辞职后从事自己从小就热爱的甜点烹饪事业,如今已成为多家甜品店的顾问,收入较以往增长了五倍。

在这个个性彰显的时代,“兴趣变现”成为年轻人挖掘潜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从兴趣出发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彰显出年轻人对择业和职业的理解更加自我、更加多元,不再拘泥于世俗定义的成功标准。

其实,无论是利益驱动下的“兴趣变现”,还是“兴趣变现”改变了生活,都能促进年轻人的成长。当“兴趣变现”帮助年轻人实现一个个“小目标”时,他们便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去实现更大的“大目标”,进而将“兴趣产品”做大做强。

然而,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兴趣变现”并非易事。在某社交平台上,“副业失败的一天”小组聚集了16万余名成员,他们分享着自己搞副业受挫的故事。

但即便如此,一时遭遇挫折也不必气馁。发展兴趣以及“兴趣变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是人生的重要经历。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就有成功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以兼职的方式尝试“兴趣变现”,完全可以大胆去尝试,因为即使失败也不会对主业造成太大影响。但如果全身心专注于“兴趣变现”,或者将其作为创业项目来经营,则需要更加谨慎。应在深耕业务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稳扎稳打地推进。

冯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