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迈出新步伐
2025-02-11 09:58:31
今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名为《秧BOT》的歌舞类节目让广大观众眼前一亮。节目中,一群穿着花棉袄的人形机器人与舞蹈演员同台献艺,不仅扭起秧歌,还转起手绢,流畅协调的动作从一个侧面展现出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进步。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特别是人形机器人作为机器人技术中的尖端领域,逐步从科幻走入现实,众多初创公司涌现,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部署,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将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未来,将有更多的人形机器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外表越来越像人,行动也越来越灵活。”这是不少人形机器人爱好者对新近推出的人形机器人产品的评价。以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最新版“天工”机器人为例,这款机器人不仅身高和体型更接近成年男性,而且运动的控制力、灵活度以及速度比旧版本更高,续航时间也更长,智能交互和任务执行能力更强。依靠更强大的手臂,“天工”可以稳稳地端起一杯水递给对面的人,不会产生倾洒。此外,“天工”还能实现拟人奔跑,并参加马拉松赛事,实测平均时速可达每小时10公里。
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我国各地的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创新平台迅速崛起。2023年底,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2024年5月,我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上海浦东揭牌。此外还有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形成强大技术创新力量。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指出,历经多年发展及技术迭代,在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牵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的带动下,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加速构建和优化,已进入技术集中突破和应用初步试水的关键发展时期。
在国内各大城市中,北京市在人形机器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方面优势明显,集聚了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内顶尖的机器人研究院所、实验室和创新团队,此外还有不少高科技企业聚集。依托强大的“智”力支持,北京市、区两级政府联动,正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目前北京经开区、海淀区、石景山区等区域已相继发布相关行动计划,对人形机器人产业进行部署。
与北京相比,上海市则更注重产业生态的打造。模速空间、机器人谷等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已经在上海初具规模,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加速构建。步科股份、鸣志电器、禾赛科技等零部件企业,傅利叶智能、智元机器人等本体设计与制造企业均在沪“安家”。除布局产业链上中游外,上海还在下游应用场景端持续发力。今年1月,上海启用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首期即部署了超过100台异构人形机器人,为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实际应用落地注入了强劲动力。
政策利好不断、产业协同加速、技术创新涌现,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驶向快车道,为未来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不久的将来,人形机器人或将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为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服务。
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