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建议:优化免陪照护服务
2025-01-23 10:24:37
一人住院全家忙,白天黑夜连轴转。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巨大的照护压力。对独生子女家庭来说,这种问题更是凸显。
前不久,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新增“免陪照护服务”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此前,江苏、福建、浙江、湖南、天津等地已经开始了相关试点工作。但是,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少患者家属反映有些环节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对此,今年的江苏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邵蔚带来相关建议,提出要“优化免陪照护服务”,切实解决患者家属的照护烦恼。
去年下半年,江苏徐州、淮安多家医院试点“无陪护”病房。这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医疗服务形式,“无陪护”并非“没有陪护”,而是由护士和经过严格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护理员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照护服务。医疗护理员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提供陪护,承担生活照料工作,如协助患者洗漱、擦浴、饮食、如厕及适当的功能锻炼,陪伴检查、密切关注患者身心康复情况,做好健康教育、患者安全保护等工作。“无陪”不是家属不能陪护,而是让家属在探视时间看望患者,既能让患者有安静的休息环境,又能减轻家属的陪护压力。
“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无陪护’制度流程仍有待完善,‘无陪护病房’的覆盖面也需要有序扩大。”邵蔚介绍说,“无陪护病房”中的医疗护理员大多数还是护工类服务公司提供服务。由于护工和医院无聘用管理关系,缺乏更为规范的监督管理手段。此外,现阶段“免陪照护服务”仅适用于特级、Ⅰ级护理患者。另外,费用方面,“免陪照护服务”尚未纳入医保。
对此,邵蔚建议,江苏可以参照国家出台的“免陪照护服务”的规定,尽快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免陪照护服务”纳入医疗护理服务项目,并出台收费价格指导目录。建议逐步扩大江苏地区“免陪照护服务”的范围,由特级、Ⅰ级护理,扩大到特级、Ⅰ级、Ⅱ级、Ⅲ级护理。
邵蔚认为,在医院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居家康复期间,在一定时期内仍需全日制的陪护服务。社区医院和本社区居住的患者已有长期的联系,能更好地提供该类服务,建议将“免陪照护服务”延伸至社区医院,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大量的照护需求呼唤更多的专业人才。新职业“健康照护师”2020年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并于2022年有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邵蔚认为,“照护”人员将成为医院“免陪照护服务”的“主力军”,成为康复机构及家庭康复“免陪照护服务”的主体。她建议在职业学校及大专本科院校中更广泛地设立“照护”专业,与老年医院开展合作办学,为巨大的“照护”服务需求市场提供专业人才及人才储备。
记者 徐嵋 通讯员 杨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