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拼搏奋斗,绽放青春光彩

2025-01-17 10:01:23   

本报通讯员 潘月斌 李静

【人物档案】

孔文彬,1997年11月5日出生,硕士学位,助理工程师。2023年6月,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毕业,现供职于中国石化江苏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储层改造室,主要从事数值模拟相关工作,能熟练运用 Kinetix、Gohfer等专业软件,精准构建裂缝数值模型,细致还原裂缝缝网形态,为压裂方案设计提供关键依据,助力油气田高效开发。2024年10月,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2024年业务竞赛首届储层改造与保护专业竞赛中,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夺得金牌。

2024年10月18日,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首届储层改造与保护专业竞赛中,来自江苏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的助理工程师孔文彬,不畏强敌,勇于挑战,最终以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从集团公司12家单位的51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勇夺金牌,成为本届赛事最年轻的金牌选手。

追寻孔文彬成功的足迹,我们一同探寻他在青春拼搏中绽放光彩的追梦之路。

初入职场,梦想启航

2023年夏天,孔文彬怀揣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梦想,告别了熟悉的校园,踏入职场这片新天地,成为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储层改造室的一名实习生。风里来雨里去,夏日烈日炎炎,冬日寒风凛冽,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孔文彬深刻体会到了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拼搏与艰辛。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深深地烙印在孔文彬的心坎上。从那时起,孔文彬便立志要成为一名光荣的新时代石油工程技术人员。

在基层一线采油班站与作业队的一年实习期中,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与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清晨,当第一缕曙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他便跟随师傅们奔赴作业现场,仔细观察石油开采设备的运行状况,无论是螺丝钉的紧固程度,还是大型抽油机的整体运作原理,他都一一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遇到不懂的问题便立刻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夏日酷暑,他与前辈们一同挥汗如雨,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设备维修与保养;冬日严寒,他不惧寒冷,积极参与防冻保温措施的实施。

在理论学习方面,他同样孜孜不倦。夜晚回到宿舍,结束了一天疲惫的工作后,他仍会翻开一本本专业书籍,钻研石油工程技术的前沿知识,将白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书本理论相结合,反复琢磨,常常学习到深夜,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在压裂施工现场,90后的导师黄越成了他最好的学习榜样。棘手的难题,一经黄越之手便能迎刃而解。孔文彬看在眼里,心中满是钦佩与向往,暗下决心:何时我也能成为像师傅这样的行业能手?

于是,孔文彬开始了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勤学苦练,精进技艺

“梦想并不容易实现,但我要为梦想而执着。”采访中,孔文彬的话语铿锵有力。

2024年7月,得知集团公司即将举办首届储层改造与保护专业竞赛,领导积极鼓励年轻人参赛,以赛促练,提高业务水平。对于刚刚结束实习、进入科室工作的孔文彬来说,这是一个提升自我、锻炼自我的宝贵机会,更是他迈向梦想舞台的一个重要平台。

培训期间,面对最初的理论测试,满分100分的试卷,孔文彬连60分都未达到,与第一名的差距显而易见。这让他倍感挫败,但他并未气馁,而是决定全力以赴追赶。他反复研究测试卷,每道错题、每个知识点都逐一攻克,彻底搞懂吃透。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孔文彬针对3000多道自建和补充的选择判断题库,以及100多道共计22000多字符的自建简答题,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一睁眼就开始刷题,熟悉选择题的考点和判断依据,遇到不懂的问题便立刻翻书、查资料、请教同事;简答题则反复背诵,午休间隙、晚上睡前,只要有空就默记。

“那段时间里,我仿佛连做梦都在答题、都在练习。”孔文彬说。

期间,他不断强弱项、补短板,一点点拉近与第一名的距离。答辩项目模拟是他的薄弱环节,针对总教练袁玉峰提出的“切勿出现多余动作”“回答问题务必精准”等建议,孔文彬在脑海中以及现场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模拟训练。从进门到答辩再到答题完毕出门的每一个细节,他都严格把控,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得体性,以及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2024年8月的选拔赛中,孔文彬以第三名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江苏油田参加中国石化集团公司2024年业务竞赛储层改造与保护专业竞赛的6名选手之一。

奋斗是青春的画卷,每一笔都描绘着未来的辉煌。就这样,孔文彬一路拼搏,向着梦想不断前行。

挑战自我,勇夺金牌

10月15日下午1时30分,江苏油田扬州老虎山基地教学楼一楼机房内,中国石化集团公司2024年业务竞赛储层改造与保护专业竞赛的第二项——“压裂工艺设计”比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孔文彬虽然入职仅一年,且大部分时间在基层一线实习,很少接触压裂工艺设计,但该项目却是本次竞赛的重中之重,考验的是个人的综合能力水平。竞赛时长4个小时,实际操作内容包括复杂的设计流程、繁多的参数计算和精细的方案规划,每一步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想要按时完成任务实属不易。

然而,在比赛中,孔文彬虽然经历了一番挑战,却也展现出了对压裂工艺设计的深厚功底。他端坐在4号机前,考官上传试卷,他迅速接收打开文件夹,带着几分期待与忐忑翻阅题目,扫视几眼,面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难色。原来,此次给出的地质资料比他平日里练习所用的素材更加多样也多变,设计的目标井深度也更深了,这无疑给本就艰难的设计任务又增添多重阻碍。

“我看见题目后,当时有点慌神,又猛然想起教练曾经提示的话,任何方案设计都是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的,只是存在深度、压力和温度变数。”回想起答题时的心境,他这样说。

随即,长叹一口气,闭目凝神调整心态,仔细回想培训期间学过的基本内容。同时,他根据教练教授的方法,分模块、抠细节、选方法、优方案,按照试卷所给的地质方案和测井资料,结合安全、环保、经济的设计要求,分步骤、分层次地填写好基本数据,认真总结分析邻井措施和生产动态,剖析压裂难点、提出设计思路、优选压裂材料,并通过软件模拟优化裂缝及工艺参数、优选压裂管柱及井口、优化泵注程序、撰写施工工序及技术要求以及HSE及井控要求等。一切都如行云流水般,并没有受到试卷复杂性的影响。

竞赛时间一秒秒地流逝,当孔文彬画好压裂管柱结构示意图并完成最后一个答题步骤时,时间仅剩10分钟。他再次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对整道题目进行了全面检查,然后才最后一个走出赛场。

竞赛成绩公布,孔文彬在个人赛3个比赛项目中总成绩排名第二,成功圆了自己的金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