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让“大思政课”潮起来、活起来

2024-12-24 09:26:19   

王小梅

日前,以“中国梦 劳动美——强国复兴有我 传承劳动精神”为主题的2024年海南省“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走进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夏风、王小丹两位全国劳模与师生们分享了各自奋斗经历。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本次宣讲活动。(11月5日中工网)

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教育,近年来更是用好“社会大课堂”,大力推动“大思政课”。正如专家解读所说,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虽是一字之差,却是由具体课程向育人格局的重大转变,是国家在建设教育强国时代背景下的高位部署,着力促进从专注“思政小课堂”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并重的转变,旨在提升思政课的引领力、鲜活度、趣味性。

大思政课不是单纯的说教,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课程,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开门办思政课。近年来,各地持续推进的“劳模工匠进校园”就是有益探索。如此次海南省“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中,全国劳动模范、三亚银泰阳光度假酒店餐饮部运营经理王小丹,就结合自身成长经历,现身说法。这些年来,王小丹日复一日在每个岗位上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细致娴熟的技能和无微不至的服务,受到了广大宾客的一致好评,从业至今“零”投诉。从一名普通的餐厅服务员到全国劳动模范,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只要把工作做好,平凡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王小丹说:“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这就是我理解的‘工匠精神’。”

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其中,育人是根本,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的前提和基础。坚持立德树人,关键在于抓住育人这个根本,下大力气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广大学生努力成为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优秀人才。要让大思政课生动鲜活,增强吸引力,就要善用身边的鲜活资源,将道理和事实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今年秋季开学,不少学校邀请劳模工匠上了开学第一课。在天津,孔祥瑞、徐文华两位劳动模范结合自身奋斗经历,用生动的语言、质朴的情感和鲜活的事例,讲述了岗位建功、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展现了在平凡岗位成就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时代领跑者风采。在上海财经大学,针对不少学生提出的“大学生如何通过行动去爱国”“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究竟是什么关系”等共性问题,学校耗时三个月打磨的“开学第一课”深受学生喜爱。特别是曲晓东回忆恩师、统计学教授王思立“一生爱国、一生简朴、一生奉献,这就是老师身上鲜明的底色”。众多学生课后感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系统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主渠道、主阵地,在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期待各级各类学校利用好社会各种资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上好“大思政课”,让“大思政课”潮起来、活起来,让青少年真正把思政教育精髓铭记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