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青:教育“麦田”里的守望者
2024-12-02 09:02:40
本报记者 王鑫
“我们从事的教育,就像一块麦田。如果守望能让它丰收,我将致力做一名尽职尽责的守望者!”对于泗洪县衡山路实验学校副校长王晓青来说,“守望”是她28年教育生涯中不变的主题。坚守初心、深耕一线、倾情关爱,是她对学生的守望;锐意进取、勇攀高峰、带领团队,是她对教师的守望;扎根苏北、深化课改、情系家乡,是她对家乡教育的守望。
深耕一线倾情关爱,守望学生健康成长
1996年,中师毕业后的王晓青选择回到泗洪老家,成为了一名村小学教师。凭着一腔赤诚,怀揣一颗爱心,靠着一股闯劲,她为乡村儿童筑起了一座通向未来的桥梁。
28年来,王晓青一直扎根一线教学,关注关心着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女儿手术住院,她忙碌之余调整课务,没有落下一节课;学生家庭困难,她不声不响地为孩子购买学习用品;哪个学生缺课了,她牺牲休息时间上门辅导……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在家他们是父母的孩子,到了学校他们就是我的孩子。”王晓青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曾经有个孩子右手残缺,只能用左手写字,话也说不清楚。她把孩子带回家,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他。多年后,王晓青收到一封没有邮戳的信,上面写着:“老师,我真想叫您一声妈妈,您爱我、关心我胜过我妈妈。”她潸然泪下,世上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孩子心底的真情。
作为江苏省“四有”好教师团队领衔人,为了预防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发生,王晓青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域实施的心育工作新模式,让课程、活动、场域与心育同向同行,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微生态系统,实现源头管控、有效评估和及时干预。
带领团队勇攀高峰,守望教师专业发展
踏上教学岗位后,王晓青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她自学大专、本科,不断提升学历和专业素养。她苦练基本功,研读新课标,打磨好课堂,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基本功大赛和优课评选,先后18次获得省、市、县级一等奖,应邀为省内外教师开设示范课、讲座百余次。
2018年评上特级教师后,王晓青开始带团队,积极为年轻教师搭建成长舞台,示范引领,倾心指导。长时间的劳累和熬夜,让她的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2022年,她查出乳腺结节4类,有癌变风险,医生告诫她要多休息,可肩上担子那么重,怎么停得下来?她继续负重前行。她牙齿发炎,疼痛难忍,脸肿得变形,不得不住院治疗。为了给别的教师培训,她在住院期间向医生请假外出,授课以后继续回医院治疗。她无悔付出,一直践行自己最初的诺言,为更多的师生发展服务。
在王晓青的带领下,一大批教师走上专业发展快车道。42人获得省、市小学英语青年教师基本功、优课大赛一等奖;18个省规划办课题和48个市规划课题获批立项,28项省、市级课题高质量结题;158篇论文发表;1人获评正高级教师,8人获评市区级名师,15人获评大市级学科带头人。
扎根苏北深化课改,守望家乡教育振兴
王晓青其实有很多机会去大城市的名校工作,北京、浙江、南京有很多优质学校向她伸出橄榄枝,但都被她婉言谢绝。让家乡更多孩子接受优质教育,为振兴家乡教育出一份力,一直是她的执着追求。
2019年,王晓青被调入泗洪县衡山路实验学校任副校长,分管小学部教学和全校的体卫艺、电教、妇联工作。五年来,她早出晚归,以校为家,几乎没有假期,为学校的快速发展花费大量的心血。
基于对当下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反思,王晓青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2015年至2017年,她聚焦小学英语微课程开发,建设网络学习平台,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解决了家长不能辅导英语的难题,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020年,她提出“问学课堂”,成功申报江苏省规划办“十四五”重点课题。通过多年教学研究,她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让“教堂”向“学堂”转变,助推了教师专业快速发展,形成群雁齐飞样态。
择一业,爱一生;用一心,成一事。从教28年来,在王晓青热烈的生命里不曾改变的是教书育人的初心与使命。在无垠的教育“麦田”里,她用心描绘着教育的美好蓝图,努力做好教育“麦田”里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