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磊:医者力量,为生命续航
2024-11-08 13:44:34
本报记者 徐嵋 通讯员 陶玲玉
“您的无私奉献真的给我们全家人带来希望的光亮”“我妈妈的主治医生打电话告诉我,您同意进行干细胞捐赠了,在那一刻,感觉命运终于眷顾了我妈妈……”10月23日,江苏省海滨康复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吴磊收到受捐者家属写的感谢信时,他刚刚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区院区经历了数小时的外周血循环采集,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他也成为连云港市第5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远在他乡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作为一名医生,吴磊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救死扶伤;作为一名固定无偿献血者,多年来他累计捐献血液8900毫升;此次,他又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动人篇章。
2003年,吴磊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一名医学生。一个普通的周五,上完课的吴磊和同学一起游览夫子庙。人来人往的街头,吴磊偶然一转身,看到了停靠在路边的献血车。同为医学生,两人默契地走上了献血车,挽袖献血。这是吴磊第一次献血,也开启了他与无偿献血的缘分,截至目前,他累计献血24次,累计捐献血液8900毫升。
毕业后,吴磊回到家乡连云港,成为江苏省海滨康复医院的一名中医师。虽然日常工作繁忙,但吴磊一如既往地坚持无偿献血。在得知捐献成分血周期短、临床成分血效用高时,他开始尝试捐献成分血,经常利用补休时间去血站捐献血小板。他说:“社会上有一种误解,觉得医务人员不献血,但其实医务人员献血比例很高,因为我们更了解无偿献血的重要性。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员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这样才能挽救更多的病人!”
2022年,吴磊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在非亲缘关系中,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仅有几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今年8月,吴磊接到了一通特殊的电话,连云港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知他,他与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结果相吻合,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吴磊早把救死扶伤、守护生命的理念嵌入血液里,他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决定要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去挽救病人宝贵的生命,家人对此也表示十分赞同。
“由于个人体质的原因,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后,我的血液浓度不够,最后一共采集了500毫升的血液才成功分离出足量的造血干细胞,比正常采集量多了200毫升。”医院想让他多休息几天,给了他一个月的假,但才休息了10多天,吴磊已经打算提前去上班了。他表示:“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工作职责;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也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
“患中愁绪眉难舒,因血结缘援手助。愿君破暗不言败,定胜病魔笑如初。”吴磊给受捐者回复了一首小诗,希望这名患者早日康复。他的无私奉献善行善举,像一道光驱散了阴霾和黑暗,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无限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