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00后潘远志:以“金镶钻”技术让“中国芯”恒久生机

2024-10-28 09:59:06   

潘远志(右)荣获苏州市2023年度十佳“青年创业标兵”称号。

近日,苏州博志金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金钻科技”)官宣完成了由昆高新创投领投的B轮数千万元融资交割。值得注意的是,金钻科技背后站着一位徐州籍“00后创业奇才”——潘远志,今年年仅23岁。

事实上,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早在2020年,19岁的他就曾3次登上央视创业舞台,引得现场投资人纷纷为他“爆灯”。

15岁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16岁开公司,18岁打破国外垄断,登上央视创业舞台,19岁拿下1500万元融资并入选福布斯,23岁已经是西安交通大学创业导师、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外导师……年轻的潘远志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后生可畏”。

在别人上大学的年纪,他已经融资拿到手软:16岁参与创办的第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一共融了约4000万元,19岁再度创业做芯片散热公司,成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拿了总计1500万元的投资。

16岁创业做医疗器械拿下4000万元融资

潘远志是个徐州小伙,典型的“别人家的小孩”,15岁考上重点大学,还自己赚了4年学费。

上小学和初中时,每逢假期,潘远志就“早9晚6”泡在书店。以图像形式来存储书本知识的他,13岁就已将家附近图书馆的书都读了一遍,练就了速读技能。

2016年,15岁的潘远志被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录取,随后在苏州中学园区校少年班完成首年学业。

一个15岁的孩子说要创业,大多数人觉得超乎想象,潘远志却做到了。

2016年,15岁的潘远志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团队将现代纳米技术与中国传统针灸相结合,共同研发了基于中国传统针灸理论的新型针灸解决方案。

在苏州预科基地的助力下,他带着首个项目参与苏州独墅湖创业夏令营,初步掌握了商业规则,正式开启了首次创业。

2017年,16岁的潘远志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主要从事微针领域,包括脑电微针电极、血糖微针探针、透皮给药微针解决方案、针灸型微针等。

同年,他回到西交大本部进一步学习。

彼时,该医疗器械公司已初显潜力。公司不仅与第四军医大学及西京医院的多个科室展开广泛合作,还获得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3500万元股权投资,共计拿下约4000万元融资。

但2018年,潘远志却选了人工智能作为本科专业。因为他认为人工智能是未来会成为各个行业共性技术的专业。

后来,潘远志又发现,我国各行业面临“卡脖子”问题的部分根源在于基础材料发展不足。而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材料应用表面性质和功能。

于是,他又求学于西安交大材料学院宋忠孝教授,在表面改性领域研究磁控溅射陶瓷表面金属化技术。

18岁用“金镶钻”打破国外垄断

2019年,潘远志看到了芯片行业国产替代的窗口期,决定在微针电极项目表面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到芯片行业闯出一番天地。

“我们的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高温运行时常会出现缓慢、卡顿,而使用一块合适的散热板就可以使得它们的性能更加稳定。”然而,当时高功率器件散热核心技术大部分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基本空白。潘远志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技术难题。

为了研究出这块散热板,潘远志团队在比食用盐还要小的钻石颗粒表面镀上了一层铜膜,使得它的导热率更高,比起国外的同类型产品还高出22%。仅7个月,潘远志就拿下400万元的订单,意向订单额超过2000万元。

这就是潘远志的“金镶钻”技术,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这一年,潘远志只有18岁。

随后在2020年3月,芯片封装热沉材料公司——金钻科技正式成立。

2020年上半年,潘远志与他的“金镶钻”3次登上中央电视台,2次被专题报道半小时以上。

作为当时年龄最小的创业者,潘远志在央视《创业英雄汇》舞台上深得现场资深投资人的青睐,获得500万元天使轮投资。

2021年,潘远志成功入选2020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彼时年仅19岁。

如今,作为国内首个可实现第四代超高热导散热基板工业化生产的公司,金钻科技专门从事半导体封装材料研发生产,拥有完整的热沉材料生产体系,专注于解决各类高功率芯片散热及高密度集成封装的需求。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TEC、光通讯、传感器、微波射频等领域,客户包括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及军工单位。

截至2023年,金钻科技已建成了包含万级洁净车间的超过5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拥有发明专利近20项。预计到2026年,公司产值将达到7亿元。

回归苏州,奔赴创新新征程

其实最初,潘远志团队起步于西安,但后来选择“回归”苏州发展。“原因就是苏州这边创业环境和氛围吸引着我,而且苏州政府对我们非常关照与支持,所以我和团队又回来了”!

苏州也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其对年轻创业者的重视与期待。金钻科技的多轮融资均由苏州本地资方主导。2020年至2021年间,团队获1500万元融资,并得到苏州高新区的厂房、资金及苏高新创投的股权支持。

苏州对年轻创业者的看好并非个例。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光子计算芯片公司“光本位”背后,是两位“95后”掌舵人。公司致力于构建以光为标准的AI计算新范式,通过研发基于硅光+相变材料的光子存算芯片,革命性降低算力部署成本和使用成本,算力密度和算力精度达到商用标准。

潘远志表示,“在苏州这片年轻人很多的热土上,我特别愿意和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在芯片这一类型的行业,去解决更多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创新创业是一根长链条,最前端是源头创新。苏州,这座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的城市,正不懈追求、精心雕琢着自己“创新之城”“创业之都”的鲜明形象。

王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