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娴巧手演绎“指尖上的舞蹈”
2024-10-12 08:55:50
黄晓娴演绎折纸过程
《龙凤呈祥》的凤
《龙凤呈祥》的龙
黄晓娴创作的《千鳞金龙》折纸作品
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9月9日至9月21日,法国首届中国工艺美术节在巴黎十三区政府市政大厅开展。中国当代折纸工艺艺术家、南京籍折纸设计师黄晓娴的多幅作品在此次活动中展出。
南京姑娘黄晓娴是中国当代折纸艺术家、国际品牌褶皱服饰设计师,自幼受到爷爷的启蒙,便爱上折纸艺术。2006年,黄晓娴考入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15年博士毕业。毕业后的她,将折纸爱好与自己擅长的数理计算结合,进行了大量精确数学计算的复杂折纸设计。黄晓娴认为,折纸与科研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折纸本质上是纸张的几何变换,包含大量数学规律,也可以数字化,用电脑辅助设计。
近些年来,黄晓娴创作了大量由完整正方形纸折制的一纸成型、不剪不裁的复杂折纸设计,约一半为中国风题材。
本次活动期间,恰逢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开幕晚宴上,巴黎十三区区长顾梅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很荣幸邀请到几位优秀的中国艺术家,他们的作品精致得让人惊叹。艺术文化无国界,在不断的文化碰撞中才能发展得更好。”此次活动中,黄晓娴展出了多件复杂双色折纸作品,这些作品均不用裁剪,由正反异色正方形一纸成型,包括大小两套的《龙凤呈祥》《孔雀开屏》《仙鹤》《日月星辰》和《海上生明月》。
作品《龙凤呈祥》的龙以明清时期五爪金龙为灵感源泉,汲取南京夫子庙双龙戏珠照壁中龙跃云津的磅礴气势,历经数年精雕细琢。经由无数次构思与修正,最终以一张边长3米的巨型正方形纸张,在不剪不拼的折叠技艺下,形成一条金鳞闪耀、白鬃飘逸的中国龙。
黄晓娴介绍,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的首联。该作品由正面蓝色、背面白色的正方形纸折叠而成,两个对角分别折成明月和倒影,整理形状时也蕴含着小巧思,比如把月亮整理成圆形的技巧在于找到圆心和半径长度,以相同的方法递归折叠渐渐远去变小的月光倒影,都涉及数学知识。
近年来,黄晓娴一直活跃在中法文化的交流活动中。她说:“十九世纪,法国汉学家将中国情书折纸《同心方胜》翻译成法语,中国徐文惠将传统折纸针线包赠送给巴黎的Burgot夫人。2024年9月,我携折纸作品到巴黎,用《海上生明月》祝大家中秋快乐,用《龙凤呈祥》祝中法友谊长存!”
黄晓娴除了设计单色龙外,还一直想挑战较难的题材:带鳞的中国龙,并选择更具色彩冲击力的双色设计,期待能让世界看到中国龙。从萌发初心到梦想实现,黄晓娴整整用了5年的时间。复杂设计往往伴随大量数学计算,对精确度要求高,折制过程也很艰辛,耗时耗力耗脑。
2018年10月,黄晓娴开始设计初稿,2019年多次进行改进,下半年开始花费大量时间画图,到2020年中基本定稿;2023年,她继续提升,并折制数条千鳞金龙直至2024年。
2024年2月13日至18日,黄晓娴的折纸艺术作品“折纸千鳞金龙”在法国巴黎大皇宫当代艺术博览会展出。当天,身穿汉服的她,与熠熠金龙交相辉映,吸引了众多外国参观者关注中国“龙”文化。
黄晓娴折的纸龙通体金色,内有铁丝支撑,可自由改变龙的身体厚度、鳞片数量、前后腿的距离。而这条纸龙,是由一张边长1.4米的方纸不剪不裁折叠而成的,龙的鳞片多达约1600枚。该条千鳞中国龙折纸是目前全世界所有已知出版物中最复杂的一纸成型双色中国龙折纸设计。
今年1月底,黄晓娴将她的多年心血编撰成了一本书。精挑细选8个原创模型由易到难排序,外加1篇中国折纸历史文章,汇集成书,命名为《中国风折纸》。受到了国内各省市折纸爱好者的欢迎,同时远销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丹麦等国家,广受好评。中外折友在网络上纷纷晒出仿折成品照片,积极宣传中国折纸、分享折纸的快乐。
如今,黄晓娴不仅深耕于折纸的原创与推广,更以国际视野跨越国界,屡获殊荣。过去几年,黄晓娴曾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多个国家折纸团体的年会,今年4月还获得卢浮宫卡鲁塞尔厅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金奖。对于黄晓娴而言,折纸不仅是指尖上的舞蹈,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宁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