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唐玉婷:扎根乡村沃土,守望教育初心

2024-09-23 08:52:59   

她用35载坚守点亮乡村孩子的心灯,用35载坚守铸就立德树人初心,用35载坚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面对来自各界的赞誉,宜兴市官林中学英语教师唐玉婷真诚地表示:“坚持做好平凡的事情,成就了现在的我。”

坚守教育初心 深耕英语教学

1989年,22岁的唐玉婷从苏州师范专科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任教。学校条件非常艰苦,校舍都是低矮潮湿的平房,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乎是教室里全部的教学设施。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年轻的唐玉婷心生不满,她反而很兴奋,因为她的梦想成真了——成为一名英语教师。

当老师的第一年,学校让她完成3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她觉得这是学校对她的重视和信任,一头扎进了工作中。备课、上课、批作业、找学生谈心、写教学心得、刻钢板、印试卷……她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虽然辛苦却感到十分幸福。

几个月后,有教师评价她的课“热闹有余,底蕴不足”。这不禁让她开始反思。她把备课、批作业等事情安排在晚上进行,白天一有时间就端着凳子去其他教室听课,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活动安排甚至体态语言等。为了拓宽视野,她专门订阅了《中小学外语教学》等核心期刊,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研究了很多全国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中。

2004年,38岁的唐玉婷攻读徐州师范大学(现江苏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硕士。她如饥似渴地研究心理学、教育学、英语教学法,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不断把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甘为人梯育桃李 润物无声沁芳园

唐玉婷认为,当教师不当班主任是一种遗憾。25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把关爱、阳光和希望种进学生心间,温暖每一个努力拼搏的心灵。

在她的办公室抽屉里常年备有针线、感冒药、创可贴等小物件,随时为学生服务。她经常为班里的困难学生买衣物和营养品,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为了缓解高三学生的学习压力,她自掏腰包买了馄饨皮和肉馅,自备厨具和学生一起去公园野餐。中秋之夜,她领着全班学生在操场上赏月、吃月饼、唱歌、猜谜语。

无论是刮风下雨,她早上6点半前到校,晚上10点后回家,陪学生一起谈心聊天,一起学,一起玩,一起成长。今年暑假,唐玉婷受邀参加1999届官林中学毕业生同学聚会,已在上海从事医学科研工作的苏秀榕特地开车赶回宜兴:“当年家里困难,是唐老师带我到她家吃饭,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逢年过节,总会有一条条短信、一束束红色的鲜花从远方飞来。唐玉婷自豪又幸福,“爱是一种双向奔赴”。

潜心教研勤探索 以研促教谱新篇

让乡村的孩子自信说英语,这是唐玉婷心中不变的目标。为了帮助乡村孩子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从2006年起,唐玉婷带领团队开展“基于高中学生英语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等3项课题研究,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合作互动、对话交流”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

近几年,她主持的江苏省教研室课题“开设高中英语名著阅读选修课的可行性研究”和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思维导图的农村高中英语深层阅读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先后高质量结题。2023年,她又成功申报并主持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场景式学习下乡村高中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她的教研成果对英语教学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在多所学校广泛推广,点燃了许多英语教师向“教研要质量”的激情,实现了教学相长。近年来,她还在沭阳、昆山、江阴、宜兴等地开设示范课、做专题讲座近30次,从高考复习专题指导到课外名著阅读方法,从论文撰写到课题研究,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自己对英语教育的独特理解,帮助培养了一批批融实践型与研究型于一体的优秀教师。

唐玉婷常说自己是乡村的孩子,属于乡村教育事业。35年来,在乡村英语教学这条路上,她忙碌着、辛劳着、收获着并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