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工匠人才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8-14 10:47:57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一大批能够承担打通技术突破和创造发明“最后一公里”重要任务的高素质产业工人。苏州市吴江区总工会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维护工匠人才权益,为加快培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贡献工会力量。
点亮“领航灯”,厚植工匠精神土壤
发挥“融入式党建”组织优势,实施劳模支部“双创双提升”工程,推动“党员职工”和“技术能手”双向培育,激发党员、劳模专家、工匠人才三方“磁场”力量,在各环节中同向发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保障。以“弘扬劳模精神 厚植工匠文化”为使命担当,建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践教育基地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现场教学点,持续不断完善大思政课堂工作体系;以打造劳模工匠精神宣传教育实践基地为目标,建立工匠学堂、“寻武堂”展厅和丝绸劳模工匠展厅;以吴江古今人物与工匠人才事迹为内容,编写《匠行吴江》读本,将传承工匠精神纳入职业技校和企业学堂教育计划。大力开展“双进”活动,完成“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60余场次,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4万人,充分焕发广大职工群众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好“蓄水池”,壮大工匠人才队伍
聚焦吴江区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企业培养人才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工匠学院建设,率先成立全省首家江苏省工匠学院(吴江),打造寻武堂工匠培育品牌,实施以寻访、比武、学堂为主要内容的工匠培育计划,在重点企业、职业院校中建立30家示范工匠学堂,创新出台并实施《苏州市吴江区产业工人“筑匠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启动培训项目20余个,可培养高技能人才达600人。激发工匠人才“敢首创”精神,持续开展工匠寻访活动和“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择优认定20个优秀项目和吴江区“十佳”职工技术创新成果,激励职工投身微创新、小创造活动,加大职工创新成果应用和孵化力度,加速“五小”创新成果转化。全力构建培育孵化、评价选树、成长成才、服务保障和示范引领的区镇企三级工匠人才培育体系,不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搭好“上升梯”,提升工匠人才素质
持续优化产业工人成才阵地建设,建立各级技能竞赛基地和实训基地,为职工提供技能切磋交流平台。以恒力、盛虹、亨通等龙头企业为新型示范,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培育指导区内企业建立工匠孵化、技能提升、比武练兵、创新交流的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竞赛基地。不断深入开展“365”(三班、六堂、五分院)工匠培育工程,推动行业分院和工匠学堂建到区镇、产业集群、企业和职工身边,方便更多职工有时间、有机会参加职工大培训。积极承办国、省、市级竞赛,组织开展区、镇、企三级竞赛,今年以来围绕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工程举办各级劳动技能竞赛30余场,开展专家会诊、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等活动,推动职工技术创新融入企业创新体系,加快形成“百名工匠领衔,千家企业覆盖,万名职工受益”的良好局面。
把好“精准脉”,维护工匠人才权益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落实“求学圆梦”行动,对非公企业产业工人学历提升予以助学补助,助力产业工人全面发展。加大服务劳模工匠人才力度,走访慰问困难劳模,为1744人发放劳模年度慰问金,组织480余名职工劳模参加体检活动,用心用情服务劳模工匠人才。积极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辅导企业开展薪酬激励集体协商工作,强化源头参与,发挥纽带作用,切实提高工会维护产业工人权益服务质量。关注工匠人才心理健康,依托全区各级心理服务基地,提供多样化心理培训服务。大力开展“百日万名青年职工大访谈”活动,近距离倾听工匠人才诉求需要,切实解决困难,提供更多更精准的服务。丰富工匠人才业务文化生活,连续多年开展职工文艺大赛,秉持“写职工、演职工、职工演、职工看”理念,讲述工匠人才身边故事,展现吴江工人阶级和工匠人才的时代风采。
小编说:苏州市吴江区总工会找准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实施“融入式党建”,推行劳模支部“双创双提升”工程,为培育高技能人才注入红色动能;持续擦亮“寻武堂”工匠培育品牌,实施“筑匠计划”,构建区镇企三级工匠人才培育体系,建立工匠孵化、技能提升、比武练兵、创新交流的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竞赛基地,推动更多高技能人才喷涌而出,加快建设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劳动大军,为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积极贡献工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