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新职业,因AI而兴

2024-06-05 11:43:35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4500家。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AI)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也为就业提供了新选择。

与AI行业直接相关的技术研发人员,人才需求量逐年增长。能熟练将AI技术与专业领域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市场宠儿。

新职业应运而生

从事了8年设计工作的刘女士,从去年开始接触到AI。没想到,短短一年,这项技术已彻底改变了她的工作状态。

“最开始我只是想‘尝鲜’了解一下新技术,研究了一些语言类、图像类的大模型等。慢慢能熟练运用这些工具后,就发现越来越离不开了。”刘女士表示,现在,她的设计工作全程都有AI技术的辅助。她还制作了超过50个AI图片模型,上传到AI设计平台“堆友”供同行们一起使用。“目前,我的图片模型使用量达到了几十万次。可以说,我的工作已经和AI技术深度绑定在一起。相信随着技术发展,未来AI能帮助人们完成更多不可思议的设计工作。”

“AI技术的蓬勃发展,令不少行业的人才需求出现了变化。一批新职业因AI而生,大量传统职业因AI而变。”阿里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袁媛表示,目前,AI技术发展催生的就业机会主要有3大方向。“首先是前沿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进入AI领域,推进技术的更新迭代。第二类是站在大模型与普通用户之间的相关从业者,比如人工智能训练师。他们的工作内容,可以看作是在人的需求与大模型的能力之间做翻译,通过不断调试让AI更智能、更符合终端用户的需求。第三类是受益于AI技术的‘超级个体’。一些艺术创作者、知识型工作者,在AI技术的辅助下更好地完成创意性工作。”

就业结构将变化

AI技术是否会挤占人类的就业岗位?这是自此项技术诞生以来就盘桓在不少人心中的疑虑。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丁元竹认为,与以往的技术革命一样,人工智能会替代一些工作岗位,但也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负责人工智能开发、维护、道德监管的工作岗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测算,未来5年全球企业预计创造约69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其中增长最快的工作类型大部分与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相关。根据预测,到2027年,数据分析师、大数据专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专家等从业者工作机会将平均增长30%。

“AI技术的应用会给就业结构带来一定变化,但AI无法代替人类的工作。”袁媛认为,目前AI技术只是降低了许多工作的入行门槛,但无法代替人对任务的全程把控。“比如你不会摄影、视频剪辑等技术,能通过AI工具制作一部短片,但这部短片取什么景、要表达什么思想、展现怎样的审美,最终还要靠人来决定。”

培养体系需完善

面对AI可能带来的就业结构变化,就业者该如何积极应对?

“走进AI时代,每个人使用AI的能力,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技艺,也会成为职场上的关键竞争力。”袁媛认为,年轻求职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接受、了解到掌握、应用,实现与AI的协作。“面对极速更迭的技术,能保持充分的好奇心、积累跨学科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的人才,将更快地适应变革。”

要让更多求职者拥有使用AI的能力,还需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出台更多相关支持政策。

“为适应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应当抓紧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丁元竹指出,这些举措应是综合的、多方面的。比如,可以鼓励各个年龄段的社会成员通过在线课程、研讨会和培训班等方式继续学习新技能;鼓励企业投资培训员工的人工智能素养以及与人工智能互补的能力等。丁元竹还建议,可以制定和完善人工智能开发和部署的法律法规,“确保人工智能不断增强人类的能力,而不是完全取代人类的劳动。”

李贞